利用基因组数据库筛选恶性疟原虫抗原候选基因
【图文】:
pGEx一sx一1结构及多克隆位点
pBlueseriptSK载体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R392;Q7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简介[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年04期
2 齐德广;秦银河;王云贵;陈俊国;;医科大学“教学评价常态化”刍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03期
3 刘阳;张影;路富荣;;哈尔滨输入性恶性疟1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年03期
4 杨英超;韩静;辛晓芳;王国治;叶嗣颖;;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在无细胞表达系统的表达及纯化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1年07期
5 燕贺;张丽丽;王健;孙晓东;潘卫庆;;简单重复序列技术鉴别恶性疟原虫单/多重感染[J];中国热带医学;2011年08期
6 鲁少平;龙妍娇;;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的调查报告[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1年03期
7 ;锐意进取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13期
8 ;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江苏省红十字眼科医院 南京市眼科医学重点专科[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4期
9 胡敬;;青春为理想闪光——南方医科大学丁振华教授的人生之旅[J];科学中国人;2011年12期
10 李豫;陈华;杨恒林;;萘酚喹单用及其与阿奇霉素伍用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作用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雨薇;金黄涛;黄瑾;李洪林;;恶性疟原虫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发现[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刘国祥;;创建医科大学研究型医院的理论思考[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3 ;宁夏医科大学简介[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启军;Mats Wahlgren;李德昌;盖欣;尹继刚;杨举;;恶性疟原虫抗原变异机理的研究(英文)[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曲莉芝;顾为望;吴请红;;应用鼠虐动物模型对恶性疟原虫多表位疫苗保护性效果评价[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南京医科大学简介[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曹俊;Osamu Kaneko;Amporn Thongkukiatkul;Mayumi Tachibana;Hitoshi Otsuki;Takafumi Tsuboi;Motomi Torii;高琪;;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相关棒状体颈部蛋白(PfRON2)的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莉;吴英松;宁云山;李妍;李明;;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的纯化及免疫活性鉴定[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吴英松;李明;董文其;李英杰;;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的表达及免疫活性鉴定[A];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10 ;南京医科大学张振声校长讲话[A];江苏省首届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中奇 赵修娟;首都医科大学:立足使命科学发展[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予歆;新疆医科大学不断提升综合实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3 通讯员龚宣;大力推进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N];天津教育报;2009年
4 记者 邢琰;天津医科大学148名留学生学成毕业[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林霞;山西医科大学喜庆九十华诞[N];山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霞;英校长成首都医科大学国际顾问[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何建昆;韩启德高度评价首都医科大学50周年辉煌成就[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 辛向东 通讯员 何建国;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宣武医院专家到我州考察[N];大理日报(汉);2011年
9 张永胜 邓旭林 宁习源;南方医科大学开辟新“战场”[N];健康报;2005年
10 蒋巧莲;广西医科大学庆建校75年[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会良;利用基因组数据库筛选恶性疟原虫抗原候选基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2 王东;鼠疟红内期动力素蛋白亚单位、核酸疫苗与细胞颗粒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3 唐玉阳;利用人HLA Ⅰ类分子表型特异性细胞观察恶性疟原虫CTL表位的内源递呈及其与Ⅰ类分子的交连反应[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4 彭桂英;多表位恶性疟人工抗原M.RCAg-1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价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5 蔡启良;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构建并优化筛选抗恶性疟原虫多表位人工抗原DNA疫苗[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韩志富;恶性疟原虫动力素蛋白Pfdyn功能研究及感染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质组检测数据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7 杜承;恶性疟原虫Pf332抗原的免疫原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周洪昌;恶性疟原虫动力素相似蛋白1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邵丁丁;疟原虫表达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同源分子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10 姚朗;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学特征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辉;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的态型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2 陈华;复方萘酚阿奇对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的实验性研究[D];大理学院;2011年
3 王恒业;恶性疟原虫对新复方抗疟药双氢青蒿素/哌喹敏感性现场体外微量测定方法研究[D];大理学院;2010年
4 韩静;麦胚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表达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f
本文编号:2645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64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