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为在外周或中枢水平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困难,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卫生资源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国内外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及维持涉及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包括外周及中枢机制,但是确切机制尚未阐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内的脊髓胶质细胞在慢性疼痛特别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和发现影响胶质细胞激活的分子对于解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生物学机制以及发现新的干预靶点和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通道4(aquaporin4, AQP4)是参与水转运的水通道家族中的一员,是中枢神经系统表达最丰富的水通道。在脑内AQP4呈典型的极性分布,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与血管相连的终足上,同时在室管膜细胞和内皮细胞上也有表达;在神经元中几乎不表达;在静息态的小胶质细胞上不表达,激活态的小胶质细胞上是否表达尚存在争议。在脊髓中,AQP4主要分布于围绕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结构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部位,提示其可能参与突触传递功能。AQP4在脊髓背角中的分布从浅层到深层逐渐降低,在背角浅层(I、II层)表达最高,提示可能与脊髓背角浅层的功能密切相关。文献调研显示,AQP4是星形胶质细胞上最重要的水通道,能够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骨架结构和细胞间隙连接;能够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迁移、增殖以及瘢痕的形成。此外,AQP4与钾通道4.1(Kir4.1)和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 GLT1)共存于星形胶质细胞中,在功能上存在偶联,对于细胞外K+稳态的维持以及突触间隙谷氨酸的清除非常重要。AQP4还通过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来调节神经元的功能,包括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多巴胺(dopamine,DA)、谷氨酸(glutamate,Glu)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及释放和某些病理条件下神经元存活和神经再生,但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最近研究显示,损伤、缺血诱发的脑内AQP4表达上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表达上调相平行,而下调AQP4表达则影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AQP4基因敲除能够降低脑内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神经炎症,也能够降低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LPS刺激的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以上研究提示,AQP4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但是AQP4是否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AQP4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小鼠急性疼痛模型和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给予AQP4非选择性抑制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AZA),初步研究AQP4在急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结合本课题组在AQP4基因敲除动物中的研究结果,在明确了AQP4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后,第二部分,应用野生型和AQP4基因敲除小鼠构建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模型(spared nerve injury, SNI)模型,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进程中脊髓AQP4表达的时程特征及其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关系。明确AQP4与胶质细胞激活的关系后,第三部分研究哪些刺激胶质细胞激活的因素依赖于AQP4,即在细胞水平从胶质细胞激活方面探讨AQP4影响了哪些刺激胶质细胞激活的因素。通过以上研究,探讨AQP4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一、AQP4非选择性抑制剂乙酰唑胺对急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AQP4非选择性抑制剂AZA对热刺激(热辐射甩尾和热板模型)诱发的小鼠急性疼痛无显著影响,但是AZA可剂量依赖的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模型机械刺激痛觉超敏。本课题组尚未发表的实验结果表明AQP4基因敲除对热刺激(热板和热辐射甩尾模型)、化学刺激(福尔马林和辣椒素致痛模型)和机械刺激(von Frey hair模型)诱发的急性疼痛均无影响,但是能显著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诱发的机械刺激痛觉超敏。这些实验结果提示AQP4不影响急性疼痛,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二、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AQP4表达的时程特征及其与胶质细胞激活的关系: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在小鼠SNI模型中,从术后1d到术后28d,AQP4基因敲除(knockout, KO)小鼠与野生型(wild-type, WT)小鼠相比机械刺激痛觉超敏的程度显著减轻,提示AQP4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了作用。在此模型中,我们研究了脊髓中的AQP4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表达的时程特征及其与胶质细胞激活的关系。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在WT小鼠中,与假手术组相比,SNI手术组小鼠脊髓(L4-L6节段)中AQP4的表达在术后1d和3d无显著变化,而在术后7d开始出现显著升高,该现象至少持续至术后28d;GFAP(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其表达上调反映了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的表达和表达的时程改变与AQP4完全一致;簇分化抗原11b(Cluster differentiation antigen11b, CD11b,小胶质细胞的标志物,其表达上调反映了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的表达则在术后1d就出现明显升高并持续至术后7d,之后开始降低,术后28d时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在AQP4KO小鼠中,与假手术组相比,SNI手术组小鼠脊髓中GFAP的表达在术后1d到术后28d均未出现明显改变;CD11b的表达在术后1d和3d未出现显著性升高。术后7d开始降低,术后14d时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这些结果提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早期,AQP4的表达没有改变,星形胶质细胞也没有激活,但此时小胶质细胞已经激活;而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晚期,AQP4表达增强,此时星形胶质细胞也处于激活状态,但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开始降低并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上结果说明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和AQP4的表达升高具有相关性,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AQP4的表达升高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AQP4基因敲除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有关。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均能够释放前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beta(interleukin-1β, 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这些因子反映了胶质细胞激活后的功能变化。在WT小鼠中,与假手术组相比,SNI手术组小鼠脊髓(L4-L6节段)中IL-1β、IL-6和TNF-的含量在术后1、3、7、14和28d均显著升高,与胶质细胞的激活相一致;在AQP4KO小鼠中,与假手术组相比,SNI手术组小鼠脊髓中上述3种因子的含量在术后1d和3d未出现显著性升高,从术后7d开始3种因子的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结果提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早期,3种因子的来源主要是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而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晚期,3种因子的来源主要是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因此,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晚期,AQP4基因敲除能够降低脊髓中前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 综上所述,本部分研究发现AQP4基因敲除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前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关;与小胶质细胞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有研究。 三、AQP4对胶质细胞激活的调节及机制:本课题的第二部分在整体水平上观察到了AQP4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关系,而AQP4又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上,那么AQP4是否直接影响了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因此本部分研究用体外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如SNI模型),前炎性细胞因子和致痛递质是两个很重要的引起胶质细胞激活的刺激因素,在本部分的研究中,用LPS刺激胶质细胞模拟前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的胶质细胞的激活,用谷氨酸(glutamicacid, Glu)刺激胶质细胞是致痛递质导致胶质细胞激活的刺激因素。在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模型上,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发现LPS(100ng/ml)能够激活体外培养的大鼠乳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而AQP4非选择性抑制剂AZA(0.1μM、0.3μM、1μM、3μM和10μM)可以剂量依赖的抑制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此外,LPS(100ng/ml)可以引起AQP4表达阳性的WT乳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而不引起AQP4表达阴性的KO乳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这些实验结果说明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依赖于AQP4的存在。同时还发现Glu(10μM、100μM和1mM)能够激活体外培养的大鼠乳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而AZA(10μM)可以抑制上述3个浓度的Glu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此外,Glu(1mM)可以引起AQP4表达阳性的WT乳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而不引起AQP4表达阴性的KO乳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这些实验结果表明Glu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依赖于AQP4的存在。因此,体外实验直接证实了AQP4的存在是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所必需的。 因此,本论文研究首次发现,AQP4不影响急性疼痛,但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可能机制是通过直接影响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实现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63
【图文】: 时还通过调节外周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数量的多5]。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学说有两种,一种是传一种是新的“胶质细胞参与学说”。神经元驱动学说”认为,对强烈、持续传入的伤害性经元对传入的信号变得过度敏感。而强烈、持续的痛镁离子通过与 N-甲基天冬氨酸(N-methyl D asparta流出,从而导致钙离子的流入,进而激活了组成型表L-精氨酸转化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气体。N扩散出来,引起突触前释放大量的 P 物质和兴奋性氨起痛觉传递神经元过度兴奋,突触传递功能增强,导致该过程是没有胶质细胞参与的[6]。但是该观点只能够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等现象,对自发性疼痛如镜像痛象却无法解释。
接的糖皮质激素介导的通路或神经元介导的信号激活。激活的胶质细胞能够释放多种神经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反过来作用于神经元或胶质细胞,引起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的放大回路。其中,前炎性细胞因子可以直接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影响它们的兴奋性;也可以参与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包括编码 NMDA受体和谷氨酸转运体 1(Glutamate transporter 1, GLT 1)的基因。大量的神经递质和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的汇集,谷氨酸转运体的下调,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重摄取降低,最终导致了突触后痛觉传递神经元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增强,促进了中枢敏化的发生和维持[7]。因此,胶质细胞的激活是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和维持的强大驱动力,通过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组成的神经网络使疼痛信号得以放大和持续。而受损部位的星形胶质细胞能够将信息通过钙波传递给正常部位的星形胶质细胞,导致该部位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与受损部位的细胞相同的作用,从而引发镜像痛、无源痛以及区域外疼痛等症状[8-10]。虽然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以及激活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施维维;何文娟;欧珊;崔剑;温慧中;阮怀珍;;地塞米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P2Y_1受体表达及TNF-α分泌[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苏瑞斌;;胶质细胞活化在病理性疼痛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对药物研发的启示[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年03期
3 浦少锋;杜冬萍;;小胶质细胞上P2X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J];上海医学;2009年06期
4 张玉辉;郝飞;朴花;袁博;张楠楠;李爱萍;;ATP诱导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神经毒性及对GAP-43表达的影响[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1年05期
5 ;Effects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glial cell inhibitor on spinal cord astrocytes following 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a in rat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9年01期
6 路荣;周立奉;李华强;;SSeCKS蛋白与高氧肺损伤[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永辉;陈淑萍;王俊英;乔丽娜;韩焱晶;吉长福;徐秋玲;刘俊岭;;电针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初步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第十二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维;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胞体分泌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2 千年松;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及其Toll样受体3参与大鼠慢性胰腺炎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张贵和;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细胞因子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4 潘韫丹;核因子-κB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脊髓免疫炎症因子表达的调节[D];中南大学;2009年
5 成浩;脊髓小胶质细胞在炎性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机制[D];苏州大学;2007年
6 陈琳;Toll样受体在吗啡诱导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刘思兰;TLR4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大鼠胫骨癌痛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小微;大鼠脊髓MAPK信号通路在胫骨癌痛中的作用及水蛭素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TNF-α通过上调脊髓背角NR1磷酸化表达介导大鼠痛觉过敏及异常疼痛[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屠令锋;人参皂甙-Rd对SNI大鼠痛觉异常及脊髓背角内谷氨酸和NR2A/B表达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马晓燕;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模型脑组织中md2表达及其与炎症相关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孙俊枝;HSO14对CCI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年
5 周双琼;小剂量氯胺酮和吗啡对慢性神经痛大鼠P2X_4受体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6 尹丽鹤;小胶质细胞在16Hz 130dB次声应激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7 白洁;氯胺酮和可乐定联合应用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P2X_4受体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张楠楠;阻断P2X_7受体抑制ATP介导的BV-2小胶质细胞凋亡[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9 刘安东;大鼠三叉神经节痛觉神经元上ATP引起的胞内钙信号传导途径[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10 唐兆华;AQP-4在缺氧缺糖后水肿星形胶质细胞中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716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71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