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RAVER1调控MDA5介导的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20-06-17 12:08
【摘要】: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能够入侵机体,威胁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而免疫系统则能发挥抵御病原体侵袭、清除病原体感染的作用。免疫反应包括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其中天然免疫对于病原的识别依赖的是一类胚系编码的受体,即病原分子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这类受体可以识别病原体产生的保守的特异性的分子模式,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宿主细胞通过对病原体的识别激活一系列的下游级联反应,最终导致Ⅰ型干扰素(type I interferons)、促炎症细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趋化因子等的产生从而抑制病原体的复制、抵抗感染并清除病原体。 近些年来,病毒感染所诱导的Ⅰ型干扰素表达过程一直是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的重点。细胞依赖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s)(比如TLR3,TLR7,TLR8, TLR9), RIG-I样受体(RIG-I-like receptor,RLRs)(比如RIG-I,MDA5)和近年来发现的DNA受体(如DAI和IFI16)来识别病毒的核酸。其中,细胞质中的病毒核酸被RIG-I以及MDA5识别后会导致RLR的激活,并通过CARD-CARD同型相互作用而与接头蛋白VISA(也叫MAVS, Cardif或者IPS-1)结合。RIG-I和MDA5与VISA的相互作用会导致RLRs到VISA锚定的内膜上重新定位,一边招募来TRAF2/6活化IKK激酶复合物,从而激活转录因子NF-κB;另一边招募来TRAF3和TBκ1,从而促进IRF3的磷酸化激活。活化后的转录因子NF-κB以及IRF3会进入细胞核,共同协作促进I型干扰素基因的表达。 虽然RIG-I和MDA5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相似性,但是这两个解旋酶识别的RNA病毒配体有所不同。关于RIG-I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反应的研究较为广泛,而目前关于MDA5活性的调控的了解则比较少。因此,我们利用了串联亲和纯化的方法筛选了能与MDA5目互作用的蛋白,来探索MDA5介导的抗病毒反应的机制。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了RAVER1(ribonucleoprotein,PTB-binding1)是MDA5特异性相互作用蛋白,能直接结合MDA5,并能在病毒刺激下与MDA5发生内源性相互作用。过量表达情况下,低剂量的RAVER1能上调MDA5介导的IFN-β启动子的激活而对RIG-I无此反应。而下调RAVER1的内源性表达则能得到相反的结果:MDA5而非RIG-I介导的IFN-p,ISRE, NF-κB)启动子的激活均被下调,下游抗病毒基因的表达也被抑制;仙台病毒刺激诱导的IRF3和IκBα的磷酸化被减弱;poly(I:C)诱导的抗病毒反应被抑制从而上调了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的复制;新城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复制水平也得到明显上调。此外,我们利用长链poly (I:C)体外结合实验证明了RAVER1通过促进MDA5与配体的结合来发挥调控作用。我们的研究证明,RAVER1是MDA5的专属共激活因子,为揭示RLR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差异性调控的机理做出了贡献。 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既然RAVER1自身无法结合长链poly (I:C),那么RAVER1促进MDA5结合长链poly(I:C)的方式是什么呢?是通过改变MDA5的构象,还是有其他分子参与这个过程呢?近期,MDA5对双链RNA的识别、结合形成丝状纤维并激活在结构学研究上有了较大进展,因此在结构学方面RAVER1是如何结合MDA5并发挥作用的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另外,RAVER1基因敲除的小鼠的制备和获得也许能更深入地验证其在天然免疫中的功能以及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中;洪敏;李琦涵;;APOBEC家族:介导天然抗病毒免疫的新型宿主细胞因子[J];病毒学报;2006年01期

2 刘红;免疫系统的现代概念(下)[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1年02期

3 白志军,陈政良;天然免疫分子及其进化趋势[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3年06期

4 胡巢凤;胞浆蛋白NOD1和NOD2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02期

5 刘燕明;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进化关系[J];免疫学杂志;2001年S1期

6 舒红兵;;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关键接头蛋白的发现[J];科学观察;2009年05期

7 杨yN;侯炜;;Ⅲ型干扰素——新型抗病毒细胞因子[J];生命科学;2011年08期

8 ;科学出版社新书推介(2009-09)[J];微生物学报;2009年11期

9 张宗梁,姚鑫;Toll受体介导的天然免疫信号传递系统:从果蝇到人类[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8年06期

10 章晓联,潘勤;Toll样受体在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凤琦;魏海明;田志刚;;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中的天然免疫机制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2 金丽华;;果蝇天然免疫相关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A];中国遗传学会模式生物与人类健康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马小彤;徐玢;董成亚;张芳;林永敏;吴克复;;小鼠β-防御素2和IL-18瘤苗协同抗白血病作用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刘文静;杨丽诗;江世贵;李晓兰;杨其彬;苏天凤;;斑节对虾TLR2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牛芳;钱宝华;屠晓华;宋耘;郭品娥;花美仙;王明晔;;γ射线辐照对血液部分天然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6 刘玉峰;;天然免疫皮肤科医师的认识与贡献[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周万青;李芳秋;;一种自发抗肿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对其抗肿瘤机制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8 郭熠洁;赵国琦;;脂多糖刺激对牛单核细胞由来的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上册)[C];2009年

9 晋秀明;;人角膜成纤维细胞TLRs在茄病镰刀菌灭活菌丝刺激后的表达和功能[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大会报告[A];第七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冬素;癌症克星发现了[N];浙江日报;2010年

2 应庆;天然免疫中TLRs调节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于莘明;揭制非典别忘了天然免疫[N];科技日报;2003年

4 王淑;肠管具有天然免疫能力[N];大众科技报;2002年

5 徐铮奎;天然免疫调节剂研发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王怀民邋鲁伟;武汉大学在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领域取得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08年

7 记者 蒋明 通讯员 王怀民 鲁伟;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有新成果[N];健康报;2008年

8 记者蒋明 通讯员王怀民;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获进展[N];健康报;2009年

9 记者 唐先武;我学者发现微小RNA调控抗细菌感染天然免疫新机制[N];科技日报;2011年

10 田地 编译;为何有人对疼痛天然免疫[N];大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禾;RAVER1调控MDA5介导的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刘新蕾;TRIM38调节天然免疫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3 李婉玉;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等因素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毛爱平;cIAP1/2调控IFN-β诱导表达的分子机制[D];武汉大学;2011年

5 燕杰;E3泛素连接酶TRIM4和TRIM21调节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的机制[D];武汉大学;2012年

6 朱梁;NLR家族蛋白对NF-κB及RLR-IFN信号通路负调控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敏;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表达免疫相关分子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谢立兰;伪狂犬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诱导β干扰素产生的分子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林森;红细胞成分输血促进消化道肿瘤患者EⅡAF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10 陈月;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对抗原提呈细胞分化与功能的调节作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新蕾;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中β-干扰素表达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2 吴楠楠;宿主细胞对人类冠状病毒HCoV-229E天然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彭少卿;鲤Xbp1基因克隆及其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白志军;人MBL在哺乳细胞中表达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5 陈襄文;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天然免疫NODs受体及TLRs受体信号通路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张娟;人呼吸道上皮细胞Nod2受体的表达与调控-Nods受体在天然免疫中作用的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7 张亚婷;手足口病病毒EV71感染与细胞表面受体表达以及胞内天然免疫通路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2年

8 王秋景;胞质内DNA识别蛋白在HBV复制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谭艳;具C1q抑制活性C1q结合十二肽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10 沈杰;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和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17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717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5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