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特异性IgE抗体相关抗原和表位的筛选与鉴定

发布时间:2020-08-11 21:53
【摘要】: 当前,血吸虫病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寄生虫病种。在防治策略上,以吡喹酮化疗为主,结合药物灭螺、有螺环境改造和健康教育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明显效果。但在广大的江湖洲滩地区,因环境复杂,灭螺成本高,人畜活动频繁,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上缺乏十分有效的手段。加之流行区血吸虫再感染的反复发生,现行的控制措施明显不能满足防治形势的需要,迫切要求新的措施介入。因此,血吸虫病疫苗研究及可为疫苗研究提供有益线索的血吸虫感染免疫和免疫病理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 在对血吸虫感染免疫和免疫病理机制获得不断深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寻找新的具免疫保扩作用的疫苗候选分子,是血吸虫病疫苗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大量的血清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研究的证据表明,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在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发展以诱导特异性IgE抗体应答的血吸虫病疫苗的研究策略,具有充分的现实可行性。为此,本研究首先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和克隆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蛋白编码基因,再亚克隆入表达质粒载体并实现原核表达。接着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核苷酸及其编码蛋白的组成、结构和同源性的相应资料。进一步对纯化的原核表达蛋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蛋白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征及其在抗血吸虫攻击 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和对肝虫卵肉芽肿形成和肝纤维化的影 响,以及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在体外通过AmC效应的杀血吸 虫童虫机制等方面进行试验和观察,并结合该蛋白分子在血吸虫 体内的分布特征,以综合评价其在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和 意义。本研究还对日本血吸虫特异性 IgE抗体相关肽表位诱导免 士 疫应答的特征及在抗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进行了初 步的试验观察。研究内客包括以下方面: 一.日本血吸虫特异性 IgE抗体相关抗原编码基因的克隆 ABC斗L SA法从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中筛选具高水平抗 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 IgE抗体的个体,采血并分离血清。将混合 血清用Proteil。G柱吸。1丈以去除乃G型干扰抗体后,用于日本血 吸虫成虫 CDNA文库的免疫学筛选;用羊抗人 IgE抗体二抗以保证 筛选获得乃非抗体的特异性克隆。F巳性克隆插入片段经KR扩增, 用于nA序歹。J测定。jNIJ序结果显示,该插入片段为1200 hP,第 一开读框长507 hP,编码169个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量为19.3 kDI。该M八序列与已知血吸虫基固序列相寸 性小于4 0%,初步提 示为新的日本血吸虫蛋白编码序列,命名为Sj43B。于插入片段 两侧重新设计引物并 5]入 ECOR和 NO ti位点,将其先克隆入 PGME丁载体;重复测序结果与KR产物测序相同,再亚克隆入表 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Sj扔B冲GEX乃P十。n IPTG诱导表达,产物 沉淀中于约45 kDa处显见高合蛋白表达带,Western blot分析 表明,该蛋白带可被筛库血清中特异性lgE抗体识别;而载体本 身表达的26 GST蛋白带则否。表明通过免疫学筛选和基因重组表 达,获得了血吸虫特异性 IgE抗体相关蛋白。 借助现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通过互联网进入GenBank数 据库,对Sj43B与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应用 DNAtOOIS软件 对其编码蛋白序列的氨基酸纽成、亲水性、抗原性和可及性进行 分析,并在 blastp程序下在 GenBank蛋白数据库中对 Sj43B编码 -3- 人卞医科大学博士学杠论文 蛋白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显示,Sj43B基因核菩酸序列与己知 序歹J的 Scores分值均。J、+ 200,提示 Sj43B为一新的蛋白编码序 列。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等电点是5.89,其亲水性、抗原性和可及 性分布曲线基本一致,预测抗原表位分另IJ在第 2 5-3 5位、7 5-8 2 位、1H-1们位、117-1n位和 149-159位氨基酸残基。蛋白 同源性分析显示,Sj43B编码蛋白与来自人和*、鼠的含洲3结构 ‘域蛋白的同源性为3洲。这一结果对提示该蛋白可能的功能作用,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H.Sj43B/PGEX-6P-1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的乡寸 和 免疫学性质鉴定分析 为获得可溶性的 rsj43B月6 GST A虫合蛋白,对不同 IPTG诱导 剂浓度、诱导表达温度和诱导表达时间等因素对融合蛋白可溶性 表达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 k 05 flllllO UL一 2.0 mmo UL 的IPTG浓度、15C-37C诱导表达温度和lh-4 11诱导表达时 间范围内,改变相应条件对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R392
【图文】:

酶切鉴定,重组质粒,表达载体,质粒重组


的鉴定选择性培养获得的白斑中提酶切后,电泳显示一约55,表明pGME一T质粒重组成功一1的鉴定Notl双酶切表达载体pGEX应后的转化大肠杆菌BL21Notl双酶切出约550bP隆入表达载体pGEX一6p一1。bP1234

载体表达,标志物,聚丙烯,质粒


沉淀中于约45kDa处有一特征性高表达融合蛋白条带,含空载质粒的对照菌则表达载体本身的日本血吸虫26kDaGsT蛋白(图4),而重组菌裂解物的上清中则无此融合蛋白条带,提示重组基因表达产物可能是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we5ternbl。t结果显示,重组菌于45kDa处的表达条带,可被筛库血清中血吸虫特异性工gE杭体识别,正常人血清对其不识别。空载质粒的对照菌表达的26kDaGST条带,不被特异性IgE抗体识别。见图5。123kDa融合蛋白fUSioflProtein图4表达产物的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1重组质粒载体表达菌2蛋白标志物3空载质粒/宿主菌丑coj,’BLZIF19.Lane4SDS一PAGEoftheexPressedProductsofeloneSj43BPlasmidPlasmidLane2Protein

重组表达,质粒载体,标志物,蛋白


5.表达产物的we5ternbl。t鉴定重组表达菌2蛋白标志物3质粒载体4空载19.5WesternblotanalysisoftheexPresanel丑co/jBL21withrecombinantPlasmidLane3及colj/PGEX一6P一1Lane4E.cojjBL21w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永星;乔海灵;;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与其化学结构的关系[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赵京;谭立玮;曹玲;伏瑾;陈育智;;婴幼儿哮喘患儿食物IgE抗体测定和分析[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朱晓明;魏庆宇;;母亲对吸入性变应原的免疫应答与母亲的症状、新生儿被动转移以及出生后最初两年内抗体生成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朱晓明;魏庆宇;;母亲对吸入性变应原的免疫应答与母亲的症状、新生儿被动转移以及出生后最初两年内抗体生成的关系[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刘文力;张颖;杨琳;金宁;;人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和IgE抗体检测的应用报告[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国平;刘志刚;丘劲;冉丕鑫;钟南山;;屋尘螨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陈宏;;抗IgE抗体治疗过敏性疾病研究新进展[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张宏誉;;过敏性疾病药物治疗的现状和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邢[;熊珍谊;;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廖理超;赵政龙;胡白;卫广英;徐大甫;;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唐啸;新生儿注射青霉素不须皮试[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刘小妹;新生儿不需要青霉素皮试[N];中国人口报;2003年

3 王铭;美国第一种基因工程哮喘药获准上市[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湖南省人民医院 谢天宁;胃药新用[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张锦燕;过敏性哮喘可服加味麦门冬汤[N];大众卫生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王磊;躲开过敏源荨麻疹可治[N];保健时报;2004年

7 一文;急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之区别[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勇;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特异性IgE抗体相关抗原和表位的筛选与鉴定[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2 谢华;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肥大细胞功能特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3 王雯;IL-4、β_2-AR基因多态性及ECP、IgE与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4 郑宏;细粒棘球蚴病致过敏反应及休克的模型研制和发病机理的动物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静;青霉素类过敏反应与HLA-DRB基因多态性及特异性IgE抗体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郜娜;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IgG抗体、IFN-γ及其相关基因多态性[D];郑州大学;2004年

3 李志;青霉素类交叉过敏反应机制及特异性IgE抗体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刘相端;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交叉过敏反应及特异性抗体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张彬彬;鱼腥草注射剂过敏反应机制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6 田锋奇;黄芩苷的致过敏作用机制[D];郑州大学;2007年

7 王秀丽;青霉素过敏反应与食入性、气源性致敏原过敏反应的相关性[D];郑州大学;2006年

8 刘久红;青霉素皮肤试验与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相关性[D];郑州大学;2003年

9 张跃文;青霉素过敏反应与IL-4、IL-13、IFN-γ及其相关基因多态性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10 迟磊;不同特性抗原对大鼠个体发育早期TH_1/TH_2亚群功能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89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789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8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