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蜂毒素基因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体外抑瘤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7 10:23
【摘要】: 目的:将蜂毒素基因置于CMV(cytomegalovirus)启动子和AFP(α-fetoprotein)转录调控序列(rAFP)驱动下,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进行体外转基因抑瘤实验,并观察蜂毒素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恶性度的影响。 方法:人工合成蜂毒素基因,用Kozak序列优化翻译起始区,并进行人类最适密码子的转换,然后置于CMV启动子或rAFP之后,用细菌内高效同源重组法将目的基因重组入腺病毒质粒中;将腺病毒质粒用Pac Ⅰ酶切线性化后,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进行腺病毒的包装。携有蜂毒素基因的腺病毒感染肝癌细胞后,RT-PCR实验观察蜂毒素基因是否发生转录;采用MTT法和~3H-TdR掺入法测定蜂毒素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甲胎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CD54表达情况,以观察蜂毒素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并以CMV启动子作为对照,观察在rAFP驱动下,蜂毒素基因转染能否特异性地抑制AFP阳性细胞的增殖。 结果:携蜂毒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RT-PCR实验表明蜂毒素基因可以得到转录。MTT与~3H-TdR掺入实验证明细胞在感染腺病毒后,其增殖率在前48小时的变化主要是受病毒本身的作用,而非目的基因的作用,特点是低滴度时抑制细胞的生长,高滴度时则刺激细胞的增殖。第72小时,病毒本身的作用基本消失,蜂毒素基因的作用凸现出来,表现为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抑制效应与病毒滴度的对数呈正相关,可以认为是蜂毒素基因被转录翻译所起的作用。ELISA法检测甲胎蛋白表明蜂毒素基因转染可以降低AFP的生成量,流 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蜂毒素基因转染可以抑制 CD54分子的表达。不同 启动子作用的比较表明,蜂毒素基因在rAFP的控制下,可以特异性地 古制AFPF性肝癌细胞64增殖。 结论:蜂毒素基因转入细胞后,不仅可以得到转录和翻译,且其作 用也足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证明 通过转蜂毒素基因的方法可以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R346
本文编号:2795199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R3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竹君,张书圣,张新荣;偶合反应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测定人血清甲胎蛋白[J];分析化学;1994年06期
2 李孟森,李平风,杨非易,葛韵琴,李刚,杜国光;甲胎蛋白对Hela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全硕,潘国宗,刘东远,鲁重美,左瑾,方福德;重组人甲胎蛋白基因顺式调控元件功能的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年01期
4 王兰,刘弋;HBsAg、AFP、CEA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7年03期
5 许德华,戈凯,郑仲承,刘新垣;两种AFP阳性肝癌细胞专一基因表达调控序列的构建[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8年04期
6 赵翔,霍克克,李育阳;毕赤酵母的密码子用法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7 胡成进,杨道理,李劲松;人肝细胞癌中AFP基因的表达[J];中国肿瘤临床;1998年05期
8 曲增强,吴孟超,谢天培,钱其军,方石岗,郭亚军;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年02期
9 王兴旺,胥彬;针对甲胎蛋白异常研究抗肝癌物质[J];中华肿瘤杂志;1998年02期
10 郭琳琅,郭颖,曹长安;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粘附分子CD54,CD44及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2795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7951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