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络细胞(telocytes)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间充质来源的间质细胞,由罗马尼亚L. M. Popescu教授在2005年首次确认,并于2010年正式命名。特络细胞已被证实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几乎各种器官及组织中。特络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与其他间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有着显著不同,其具有特征性的串珠样细胞突起,可形成3D网络支架结构。 通过组织学和免疫学的方法已经证实特络细胞表面阳性表达CD34、c-kit、 vimentin,与各种固有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神经细胞等互相接触,参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尤其是与干细胞关系密切,可能发挥着“干细胞辅助细胞”的功能参与组织的损伤修复过程。但是限于在细胞分离、纯化、培养等方面的诸多困难,对特络细胞功能学的研究非常缓慢,目前大多数研究仅局限于组织学及形态学方面,仅有少数专注于细胞生物学功能方面的研究,而且还只是基于细致的组织学观察而得出的推论和假设,尚缺乏体内、体外的细胞实验进行论证。 我们认为某种细胞的结构及其组织分布特征必然与其功能相适应,因此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本课题应用组织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方法,着重研究特络细胞在肺脏的定位和分布特征,揭示肺脏特络细胞与其他间质细胞的差异,以及与干细胞的联系,阐述其可能的细胞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应用特络细胞治疗肺部疾病奠定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第一部分 肺脏特络细胞的定位与分离培养 目的: 明确特络细胞是否存在于肺脏中,揭示特络细胞在气管和肺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特络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体外培养的动态变化。 方法: 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肺组织中定位特络细胞;体外分离小鼠/人肺特络细胞,通过原代细胞培养、活细胞染色等观察肺特络细胞的形态结构;通过Cell-IQ活细胞工作站动态观察肺特络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特络细胞的表面生物标记物。 结果: 扫描及透射电镜在小鼠气管软骨、平滑肌之间的间隙中找到了特络细胞,其胞体带有细长的突起telopode;透射电镜发现特络细胞位于肺间质,紧邻毛细血管及小支气管,在肺干细胞周围存在大量特络细胞。Telopode呈管腔样结构,厚薄交替。免疫组化证实特络细胞是CD34、c-kit、vimentin阳性细胞。从肺组织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特络细胞特征。流式细胞检测分析发现,人肺特络细胞表面CD44, CD73, CD90, CD105为阳性,CD34、CD11b、CD19、CD45、 HLA-DR表型结果均为阴性,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一致。体外细胞培养96小时的连续动态观察提示特络细胞具有游走性、趋化性,细胞间可形成网状结构,可释放颗粒物质,也可以吞噬其他特络细胞释放的颗粒物质。 结论: 气管和肺组织中也广泛存在特络细胞,其分布具有特征性,参与小血管和小支气管的支架结构,与肺泡上皮细胞以及肺干细胞关系密切。人肺特络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相同的生物标记物,特络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性。特络细胞之间可以形成网状结构,可能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第二部分肺脏特络细胞与纤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差异分析 目的: 探索特络细胞与其他间质细胞之间的基因差异,找出其特异性表达的基因,明确特络细胞是否为一类新的间质细胞。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肺特络细胞,与小鼠肺成纤维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起分别做全基因表达谱分析,对比三种细胞之间的基因表达,寻找其中的差异基因和共表达基因。 结果: 与小鼠成纤维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较,小鼠特络细胞有2000个基因高表达,有超过4000个基因低表达。在这数千个基因中,三种细胞共同表达的基因有156个,进一步通过String Network分析发现其中又有46个基因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而小鼠特络细胞特异性表达Rbp1基因。差异基因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发生、生长过程,解剖与形态结构等方面。 结论: 特络细胞的基因表达与成纤维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差异巨大,尤其是特异性表达Rbp1基因。特络细胞是一类新的间质细胞 第三部分 肺脏特络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修复作用 目的: 探索特络细胞是否能够合成分泌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细胞因子,研究特络细胞是否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修复。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人肺特络细胞,分别培养24、48小时,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VEGF, EGF, TNF-α, IFN-γ, GM-CSF, MCP-1, TIMP-1, TIMP-2水平;分别以DMEM完全培养基和特络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脂多糖刺激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以DMEM完全培养基和特络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用Matrigel胶法检测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小管生成能力。 结果: 小鼠/人肺特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尤其是VEGF、EGF。与对照组相比,人肺特络细胞条件培养基提高了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人肺特络细胞条件培养基促进了LPS损伤后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小管生成能力。 结论: 特络细胞可以分泌VEGF、EG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损伤修复。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329.2
【部分图文】: 特络细胞被成功的从肺组织中分离并体外培养,培养3-4天后可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典型形态特征(图5:①)。在不同的染色条件下,细胞显示出相同的形态特征。亚甲基蓝染色(图5:②)和吉姆萨染色(图4:③)显K telopode很长,从细胞胞体延伸出去,管腔H凸不平,远端逐渐变细;薄厚相间,如同念珠状。詹姆斯绿B是一种活细胞染料,与细胞内线粒体有很高的结合力,因此常被用来定位线粒体。活细胞染色发现,特络细胞胞体及telopode富含线粒体(图5:④)。线粒体绿色焚光探针常被用于鉴定细胞内的线粒体,通过对细胞的标记,可见特络细胞胞体及telpode中富含线粒体,提示线粒体占了大部分体积,因此特络细胞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动力工厂”(图5:⑤、⑥)。图5:小鼠肺脏原代培养的特络细胞(TC)细胞及其突起telopodeCTp)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龙;余保平;陈灵丹;吕农华;朱萱;陈幼祥;;Cajal细胞调节豚鼠胆囊动力的实验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2 王永权;方强;路扬;宋波;李龙坤;;牵张负荷对豚鼠膀胱ICCs细胞内钙波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3 钟晓;李为兵;方强;宋波;;ICC样细胞在正常豚鼠上尿路的分布及对平滑肌收缩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吴康棋;邓建平;方强;李为兵;;β肾上腺素受体在豚鼠输尿管ICC细胞上的表达及功能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9期
5 李甫;张晞文;;胆道Cajal间质细胞的研究进展[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年06期
6 屠婷婷;林秀英;;Cajal间质细胞与胆道系统[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年01期
7 刘攀;周向东;;大细胞肺癌H460细胞系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生物学特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8 吴康棋;葛亮;方强;蒙明森;鄢俊安;李为兵;;豚鼠输尿管Cajal间质细胞毒蕈碱受体的表达及功能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年02期
9 王永权;方强;路扬;李龙坤;宋波;;PBOO对豚鼠膀胱卡哈尔间质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09年03期
10 赵冰;周霞;王瑞安;;远细胞:概念、形态、分布和生理作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玉梅;胃肠道间质瘤与平滑肌肉瘤均为Cajal细胞相关性肿瘤[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2 黄悦;豚鼠肝外胆道系统运动调控机制及其与胆结石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3 王永权;机械牵张对豚鼠膀胱ICC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其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4 周瑾;基于胶原/Matrigel支架材料的工程化心肌组织构建及体内移植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5 刘登群;骨髓来源细胞在体内的多向分化潜能及其向小肠上皮细胞分化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6 陈小科;人体食管组织中终隔细胞的形态学及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戚贵生;肾脏Telocyte细胞系的建立及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杨平;鸡肠道Cajal间质细胞与肠神经系统的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夏磊磊;体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4年
10 孙成辉;聚乳酸纳米纤维仿生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对细胞的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锦涛;CHAT及nNOS基因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壁中的分布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冯骅;ICC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豚鼠胆囊中的变化及茵陈蒿汤的干预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3 陈君霞;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壶腹部神经纤维密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13年
4 胡文星;大麻素Ⅱ型受体激动剂促进小鼠心肌梗死后的内源性心肌再生[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
2838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83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