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构建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短期预后模型并与MELD、MELD-Na、IMELD和UKELD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其有效性。方法筛选234例ALF患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间达到ALF诊断标准时的实验室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以上指标构建预测ALF患者短期死亡危险性的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ROC)检验模型预测有效性。结果 ALF 3个月死亡率为76.50%,筛选出与ALF预后相关变量分别是达到ALF诊断标准时的总胆红素(TB)(OR1.077,95%CI 1.028~1.130,P=0.002),国际标准化比率(INR)(OR 2.555,95%CI 1.561~4.182,P=0.000),血钠(Na+)(OR 0.938,95%CI 0.883~0.996,P=0.037),腹水(OR 2.804,95%CI 1.140~6.892,P=0.025)和感染(OR 5.348,95%CI 2.268~12.610,P=0.000)。建立ALF短期预后模型(model for acute liver failure,MALF)为:P=1/[1+exp(-y)],y=4.448+0.074×TB+0.938×INR-0.064×Na++1.031×腹水+1.677×感染。模型敏感度为98.03%,特异度为97.26%。MALF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of ROC,AUC)为0.952(95%CI 0.907~0.997),高于MELD 0.783(95%CI0.720~0.845)、MELD-Na 0.825(95%CI 0.762~0.887)、IMELD 0.793(95%CI 0.726~0.860)、UKELD 0.841(95%CI 0.781~0.901),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构建模型MALF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对ALF患者短期死亡危险性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预测能力优于MELD、MELD-Na、IMELD和UKELD评分。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 感染病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Logistic回归 预后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0525)~~
【分类号】:R575.3;R-332
【正文快照】: 感染病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在原来无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功能急剧受损,短期内发生以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起病急,疾病进展迅猛,死亡率在60%~90%,且救治相当困难,肝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坤;李磊;李宜;高人焘;;MELD相关评分系统对肝衰竭患者生存情况的评估价值[J];安徽医学;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晓雷;任昊桢;吴亚夫;江春平;张炜炜;丁义涛;;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肝功能衰竭病人肝移植术后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年06期
2 Necdet Guler;Omer Unalp;Ayse Guler;Onur Yaprak;Murat Dayangac;Murat Sozbilen;Murat Akyildiz;Yaman Tokat;;Glasgow coma scale and APACHE-II scores affect the liver transplantati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3年06期
3 李晨;刘鸿凌;臧红;朱冰;陈婧;刘婉姝;游绍莉;辛绍杰;;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表达的研究[J];传染病信息;2013年06期
4 Wen Xie;Hong Zhao;Yu Chen;Qin Zhang;Wei Lu;Wei Liu;Ai-rong Hu;Han-wei Li;Ping Feng;Ming-sheng Chen;Cun-jin Mei;Xiao-lin Guo;Xiao-hu Zhao;Jiang-bin Wang;Zheng-qin Fan;Jian-he Gan;Qing Xie;Jun Cheng;;A Retrospective,Multi-Center,Post-Marketing Observation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demetionine 1,4-Butanedisulfonate Injection(Transmetil~汶)Treatme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Viral Hepatitis[J];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3年02期
5 赵攀;毕振华;王春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年01期
6 季英磊;闫骏;王艳莎;刘夷嫦;谷振勇;;内质网应激参与介导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肝细胞凋亡[J];法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7 Peng-Lei Ge;Shun-Da Du;Yi-Lei Mao;;Advances in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liver function[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4年04期
8 文龙跃;何松;;肝功能评估模型的演变及研究进展[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年05期
9 苑文雯;王晗;耿伟;朱剑功;李沛然;何叶莉;杨宁;李妍;郭桐生;;常用炎症因子指标结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慢性重症肝炎预后预测价值[J];传染病信息;2014年05期
10 耿明凡;高方媛;谷莉莉;曾辉;王宪波;;终末期肝病的模型与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琳;自然杀伤细胞在病毒性肝衰竭中的作用及趋化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少华;应用氟18标记新半乳糖白蛋白进行肝功能评估的临床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陈永琳;CD49a在肝脏免疫系统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王娜;肝再生增强因子免疫抑制作用与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及相关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周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各并发症影响因素与基于动态变化指标的预后预测模型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6 周卢琨;Akt1基因修饰的骨髓MSCs治疗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曲枫;脂质组学分析技术及其在发现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性肝炎相关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8 袁淑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9 张复波;黄疸状态下肝门部胆管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定义及安全标准化残肝体积公式的验证[D];南开大学;2014年
10 夏琦;肝衰竭临床科研系统和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模型的建立[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ughoobur Ritesh(瑞特斯);慢性乙肝后肝硬化非恶性并发症患者存活率的新评估模式[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2 吴智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医院感染的特点、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3 王敏;以胶原水凝胶为支架体外构建肝细胞三维共培养系统[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4 李晓爽;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5 陈剑尉;肝移植术后非胆道并发症临床特点及预后预测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6 张玺;影响肝衰竭患者血乳酸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7 杨涛;张氏肝细胞Chang liver cell移植改善急性肝衰竭的预后[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睿;甲胎蛋白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D];吉林大学;2014年
9 蔡文婕;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10 王钢良;益气清热解毒法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死率及证候变化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军;急性肝衰竭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0年04期
2 吴其恺,杨大国,张炳尧,何清,乐晓华;促肝细胞生长素颗粒剂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防护作用(摘要)[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年S1期
3 张春平;肥胖妇女亚急性肝衰竭[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年12期
4 吕飒,刘沛;急性肝衰竭时脑水肿的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年03期
5 韩国荣;余敏敏;唐迅;杨龙涛;岳欣;吴凯华;;妊娠合并急性肝衰竭10例分析[J];江苏医药;2006年03期
6 刘芳;陈少红;范新娟;唐芳;赵国强;;急性肝衰竭模型构建及细胞移植途径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7 黄瑜;陈永平;许烂漫;高峰;王晓东;;动态监测Toll样受体4 CD14在大鼠急性肝衰竭中的变化[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年02期
8 王晓今;;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及预后[J];肝脏;2007年S1期
9 王吉耀;徐传涛;;急性肝衰竭的治疗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年05期
10 王方;张小岗;云升浩;张静;;抢救急性肝衰竭患者成功1例[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烂漫;陈永平;王晓东;黄瑜;高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南;邓国宏;王宇明;;重庆地区急性肝衰竭病因和结局分析[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许烂漫;陈永平;王晓东;黄瑜;高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许烂漫;陈永平;王晓东;黄瑜;高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A];第二届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汛;何灿明;王鲁文;龚作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在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表达[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宝恩;;急性肝衰竭[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吴其恺;杨大国;张炳尧;何清;乐晓华;;促肝细胞生长素颗粒剂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防护作用(摘要)[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唐锡尔;;急性肝衰竭研究进展[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暨慢性乙型肝炎诊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高泽立;;急性肝衰竭肝细胞损伤机制与治疗进展[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郭利民;;急性肝衰竭并发MODS的治疗[A];第一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暨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传染病研究所 张绪清 毛青;急性肝衰竭 救治理念获更新[N];健康报;2012年
2 萧红;急性肝衰竭的诊治[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教授 罗学宏;感冒药致急性肝衰竭一例[N];医药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旭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刘凤超;急性肝衰竭模型鼠肝细胞凋亡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郝彦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姜雪强;脂氧素对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俊刚;可回复永生化人胎肝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移植预防小鼠急性肝衰竭[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6 周宁;一种新型非生物人工肝系统的构建及其疗效评估[D];浙江大学;2015年
7 李建州;李氏人工肝(Li-ALS)与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周一鸣;干细胞分化及其对急性肝衰竭大鼠治疗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余立敏;茵陈泽兰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及肝再生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鸣;甲状腺激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D];江苏大学;2010年
2 马俊苓;生长激素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3 周鹏程;微囊悬浮型流化床式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猪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赵欣;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黏膜通透性变化机制及微生态制剂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5 李宪;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犬急性肝衰竭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黄建伟;四氯化碳构建犬急性肝衰竭模型及血液净化效果探索[D];暨南大学;2010年
7 奉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衰竭的修复及移植途径的优化[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焦明静;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对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与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9 刘志红;非生物型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炎性介质的清除作用与生存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王凯;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高颅压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5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