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兔眼前段缺血致虹膜新生血管模型VEGF和IGF-I表达水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7:31

  本文关键词:兔眼前段缺血致虹膜新生血管模型VEGF和IGF-I表达水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虹膜新生血管 胰岛素生长因子-I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摘要】:目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以新生血管长入虹膜和房角为特征表现的青光眼,主要与引起眼内缺血缺氧的血管源性疾病相关,是一种眼部多种结构破坏、致盲率高的眼病。组织病理上眼内纤维血管膜由增生的肌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组成[1]。其中的虹膜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 of iris,NVI)是继发于多种眼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缺血、缺氧及其他多种因素引发大量促血管生长因子的上调性表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内皮细胞增殖,是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形成的关键性步骤。虹膜表面及房角新生血管进一步发展,同时合并有纤维血管膜形成,阻塞房角结构,导致房角关闭而产生严重继发性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虹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和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growth factor-I,IGF-I)及其相关受体起到重要的促进和先导作用。本研究建立兔眼前段缺血诱发虹膜新生血管模型,为探索虹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光镜下计数新生血管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从蛋白水平检测VEGF和IGF-I的表达情况,ELISA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房水组织和血清组织当中VEGF和IGF-1两种因子的表达含量变化情况。IGF-I在视网膜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实验报道较多,在NVI继发NVG的研究中较少见,以此实验探讨干预NVG发生的病理机制,进一步揭示相关血管因子在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理机制中的促生长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实验用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4只,体重在1.5-2kg,正常饮食饮水饲养。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双眼仅行单纯打开结膜囊后无缝和术,模型组双眼为手术眼,均行上、下直肌离断合并4条涡静脉阻塞手术。从术前1天及术后1天,3天,5天,7天,9天裂隙灯观察至11天处死。正常组仅行裂隙灯观察。11天处死后取眼球部分前节组织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两组虹膜组织形态结构和新生血管数量及形态。采用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并计数虹膜新生血管数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切片方法在蛋白水平测定VEGF和IGF-I表达量,比较两组虹膜组织VEGF和IGF-I两种因子的表达量差异情况。应用ELISA方法在蛋白水平测定不同时间点(1天,3天,5天,7天,9天,11天)房水组织和血清当中VEGF和IGF-I两种因子的表达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 1.与同期正常组比较,模型组(11天)虹膜组织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与同期正常组比较,模型组(11天)虹膜组织切片VEGF和IGF-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两组相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与同期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新生血管随着时间进展数量增多,VEGF和IGF-1两种因子在房水中蛋白水平表达量逐渐升高,差异性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与同期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新生血管随着时间进展数量增多,VEGF和IGF-1两种因子在血清中表达量逐渐升高,差异性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前节缺血致虹膜新生血管兔眼模型中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眼前段组织的缺血、缺氧有关。眼前段缺血制作的虹膜新生血管模型部位准确,虹膜新生血管量较多容易观察,是进行虹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的合适模型。 2.在兔眼前节缺血致虹膜新生血管模型中,VEGF和IGF-I表达显著增高,VEGF和IGF-I与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密切相关,有着促进调控血管生成的作用。 3.在兔眼前节缺血致虹膜新生血管模型中,随着造模时间延长,VEGF和IGF-1在虹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量逐渐增高,可见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VEGF和IGF-1参与调控血管生成,具有密切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虹膜新生血管等眼部微血管病变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虹膜新生血管 胰岛素生长因子-I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5;R-33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20
  • 1. 实验对象14
  • 2. 主要试剂14
  • 3. 主要仪器14-15
  • 4. 实验分组15
  • 5. 动物模型制作15
  • 5.1 建立模型15
  • 5.2 一般状态及眼前节变化15
  • 6. 标本处理15
  • 7. 指标测定15-20
  • 7.1 角膜混浊程度评分标准15-16
  • 7.2 前房反应的评分标准16
  • 7.3 虹膜颜色变化的评分标准16
  • 7.4 虹膜新生血管的评分标准16
  • 7.5 HE 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16-17
  • 7.6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17-19
  • 7.7 ELISA 过程19-20
  • 8. 数据分析20
  • 结果20-28
  • 1. 一般状态的观察20-21
  • 2. 术后眼部前节情况观察21-23
  • 2.1 正常组21
  • 2.2 模型组21-23
  • 3. HE 染色光镜下病理形态观察结果23-24
  • 4.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4-26
  • 4.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4-25
  • 4.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5-26
  • 5. ELISA 检测结果26-28
  • 5.1 房水组织中 VEGF 及 IGF-1 ELISA 检测结果26-27
  • 5.2 血清中 VEGF 及 IGF-1 ELISA 检测结果27-28
  • 讨论28-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6
  • 综述36-44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养军,惠延年;IGF-I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及其信号转导机制[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5期

2 张忠红;栾洁;;眼内新生血管与细胞因子[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1期

3 蒋瑶祁;彭辉灿;;VEGF家族及其受体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5期

4 张小玲;孙文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VEGF与IGF-1的定量测定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5期

5 赵芳芳;谢伯林;;IGF-1与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02期

6 武丽,曹景泰,刘世钺;人虹膜新生血管的分类及超微结构[J];解剖学报;1995年02期

7 仝伟兵;李晓芳;张静;;IGF-I及IGF-I受体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8 韩静;闫小龙;韩泉洪;惠延年;王雨生;马吉献;;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和房水中VEGF的表达[J];眼科新进展;2006年02期

9 吕明良;李敏;;IGF-1对人RPE细胞HIF-1α及VEGF表达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1年07期



本文编号:723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723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f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