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双重人格视角下的领导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8-01-19 11:22

  本文关键词: 双重人格 领导模式 领导有效性 组织相 出处:《理论学刊》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组织中的个人都具有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亦称双重人格。将双重人格理论与变革型、交易型领导理论相结合,根据主导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行为的人格种类,可划分出"组织—组织"、"组织—个人"、"个人—组织"和"个人—个人"等四种领导模式。不同模式在领导有效性、"组织相"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组织—组织"模式的领导有效性最高,该模式占主要地位的组织具有明显的"组织相"。多种领导模式可能并存于同一组织,领导者对此应有清楚认识,并积极推动组织中的领导模式向"组织—组织"模式转化。
[Abstract]:Individuals in organizations have organized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y, also known as dual personality. The dual personality theory and transformational,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dominant leader and the leader behavior of personality types can be divided into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 individual", "individual organization" and "personal one" four leadership modes. Different patterns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dership, "the organization" differences among them, "the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model of the highest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the dominant organization has obvious "organization". A variety of leadership models may coexist in the same organization. The leader should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 leadership mode to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mod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C933.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巴纳德(Barnard)在《经理人员的职能》(The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一书中提出了管理学范畴内组织成员双重人格的概念,他认为,“参加组织的每一个人可以被看成具有双重人格:一个组织人格和一个个人人格,……可以观察到许多人的自私行为同他的公务行为是完全不一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娟;魏峰;;打开领导有效性的黑箱:领导行为和领导下属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9期

2 陈传明,张敏;企业文化的刚性特征及其克服[J];江海学刊;2005年02期

3 张敏;陈传明;;企业文化刚性的组织生命周期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2期

4 张隽;唐文锋;;行政人格冲突的调整路径研究[J];前沿;2008年10期

5 陈志军;闫维波;;“组织相”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6 陈建斌;论公仆人格及其冲突与调适[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刘军;刘小禹;刘松博;;组织中的公权与私权领导研究思路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03期

8 齐明山;浅谈国家公务员的组织人格与个人人格[J];新视野;2001年01期

9 罗霞;陈维政;;组织人格:概念、维度、意义[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10 王利平;苏雪梅;;组织的正式化及其限度[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刘小年;;农民工阶层分化机制功能与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3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高斯明;;浅析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5 程琳;;我国企业会计舞弊的原因探析——对高层管理者素质失衡和经济责任审计失效释解[J];北方经济;2006年04期

6 王鹏飞;;企业战略管理初探[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7 王秋菊;殷国鹏;;企业内团队社会网络与知识创造的理论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程志超,张敏;基于知识的沟通方式有效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刘小军;高俊山;;企业:创造剩余还是节省交易费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陈公海;;制度约束和文化牵引及其与员工人性特征的关系[J];商业研究;2006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虹;;高校学报“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模式[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晓红;吴旭雷;;中小企业区域外部环境的评估与比较——基于11城市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柳思维;徐志耀;;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转换[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施国庆;郑瑞强;;西部水电移民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与防控[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6 孙博;;管理学理论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引玉之砖[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胡虹;;高校学报的人本属性与组织管理[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施雪华;孙发锋;;行政战略的分析框架及其中国意义[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松青;文明刚;;发挥财务管理能动性的有效工具:战略财务预算管理[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莉;王成;;深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与其成长性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段晓红;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莹;企业人格视域中的企业声誉评价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王晓毅;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尹珏林;企业社会责任前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9 查明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田莉;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尚亮;辽河油田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竞争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鑫;中信证券沈阳营业部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卫华;K公司商旅业务部营销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焉晶;中小学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冰;振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刘婷;Partnering模式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9 贺蕾;基层公务员独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剑萍;强化理论在公共部门高层管理活动过程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文化、语言、人格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陈敏;试论现代企业人格及其完善[J];商业研究;1998年09期

3 陈传明,张敏;企业文化的刚性特征及其克服[J];江海学刊;2005年02期

4 王利平;苏雪梅;;非正式组织及其管理和控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5 陈建斌;王光升;;基于制度视角的行政人格冲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6 刘立君;朱学强;;企业人格化和人格的企业化[J];企业文化;2006年01期

7 杨兆宇;;个人人格VS组织人格[J];人力资源;2007年01期

8 罗霞;陈维政;;组织人格的形成原因及作用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郑春;;陕西企业组织文化类型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12期

10 王玉利;论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媛媛;西安IT企业组织文化类型与员工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俊山;;试论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与领导模式[J];沧桑;2010年06期

2 刘素仙,丰海英;构建学习型组织与领导模式转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3 唐妍;孟志江;;浅述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领导模式[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4 祝福恩;高晓林;;“一正两副”领导模式运行观察[J];决策;2007年09期

5 朱双全;浅论高效企业领导模式的确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6 黄晓娟;;适合中国企业的领导模式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7期

7 段韵柳;李锡元;;基于跨文化团队断裂带的匹配领导模式[J];求索;2011年05期

8 杨沛霆;;一个更替领导模式的时代![J];中外管理;2003年04期

9 李青霞;;微软中国的掌门人——浅谈微软中国前总裁陈永正的领导模式[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年08期

10 陈欣;;文化领导是最具生命力的领导模式[J];新东方;2005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志军;李鹏程;;双重人格视角下的领导模式探讨[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主悔;;政治文明建设与政府管理方式创新探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永成;张一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际领导力的培育[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章勇;;西方领导理论视阈下的女性领导力形塑初探[A];“领导科学发展30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衣伟婧;张淑华;;我国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尚建;领导模式与管理模式的分离[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中国人民大学 祁光华;多变环境下的领导模式选择[N];光明日报;2009年

3 高岳;永远创业 思利及人[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万良春;领导模式与团队建设[N];首都建设报;2011年

5 王献波;有效管理“业绩下滑”的员工[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熊伟斌 张运成;西方国家是怎样“管住”国企老总的?[N];经理日报;2003年

7 鲁军;三十万封“网信”的背后[N];解放日报;2010年

8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教授 刘兰芬;“生态型领导”模式与领导科学建设[N];中国贸易报;2004年

9 李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模式[N];发展导报;2001年

10 ;《E领导者》[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林士渊;创业型外资企业高管团队领导模式与效能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金建生;中小学教师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梁欣如;企业全面创新的领导机制与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胡剑影;组织变革背景下女企业家领导力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褚雷;大学学习型组织发展与大学领导行为之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磊;差序式领导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7 吴金土;中国大陆的台资企业交叉文化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芝闯;兄长式领导模式及其有效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2 楼志斌;学习型科研组织的领导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任利军;吉林省地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模式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吕笑雨;企业领导模式和员工招聘过程对人员离职率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李欣祺;企业团队共享领导的领导有效性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3年

6 先一;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行为模式探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罗培;领导模式对团队决策绩效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年立国;我国领导的道德化问题研究[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07年

9 马晓杰;论共享型领导[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兰兰;校长责任制下中小学校团队合作领导模式的中芬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43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1443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5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