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突发事件下决策者的框架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2:01

  本文关键词:突发事件下决策者的框架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年来,突发事件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人口众多且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频繁发生,对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破坏。决策者的有效决策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但他们几乎难免被决策方案框架(表达形式)“迷惑”,对效用相同的方案因为其框架不同而做出不同选择,从而出现框架效应。框架效应最早由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ahneman及其合作者于1981年提出。作为“双刃剑”,框架效应一方面可能对决策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决策者应对突发事件的绩效;另一方面又可以被媒体合理利用,使决策者获得公众的支持。因此,突发事件下决策者的框架效应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回顾已有研究,为了加深对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的理解,有两方面关键问题需要解决:1)突发事件下的框架效应是否存在,以及该效应的产生机理是什么?2)决策问题背景(对生命进行救援决策,或对货物进行救援决策)、决策者性别和情绪对该效应是否具有影响,以及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是什么?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本文以突发事件下的决策者为对象,完成了三项递进深入的研究。 研究一继承了前人未对决策者明确施加决策时间压力的做法,采用问卷方式考察突发事件下的框架效应是否存在,以及决策问题背景和决策者性别对该效应的影响。研究一为本文与前人研究搭建了“沟通桥梁”,使本文结论能够与已有研究成果相比较。 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对决策者明确施加决策时间压力,使研究条件更加贴近真实的突发事件情境。在此情境下,该研究:1)借助ERP(事件相关电位)实验,从行为决策科学和决策神经科学两个层面解释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的产生机理;2)考察决策问题背景和决策者性别对框架效应的交互影响。 研究三是对研究二的补充,它增加考察了负性偶然情绪(决策问题的外围因素诱发决策者产生的负性情绪)对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的影响,并借助ERP实验从神经科学层面解释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 通过对三项研究各自结论的整合,本文从整体上得到如下重要结论: 1)决策者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会受到决策方案框架的影响,产生框架效应,并因此而降低决策速度。 2)就突发事件下对生命进行救援决策的男性决策者而言,决策时间压力对其框架效应有强化作用,使他们由不受到框架影响转变为出现经典的框架效应。 3)决策问题背景和决策者性别对突发事件下的框架效应存在交互影响。当生命和货物同时需要救援时,无论决策者的性别如何,货物问题都无法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相反,生命问题能够诱发决策者较高的决策动机,使男性决策者出现经典的双向框架效应,但却使女性决策者出现偏向风险的单向框架效应。 4)在突发事件下对生命进行救援时,女性比男性决策者更容易受到决策框架影响,并且比男性决策者更冲动和冒险。无论是否受到决策时间压力,女性决策者都出现框架效应;而男性决策者只在承受决策时间压力时出现框架效应。此外,女性决策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凭直觉决策,并且其风险偏好高于男性决策者。 5)P2、N2、P3和N500这4个脑电成分的综合作用是决策者在突发事件下产生框架效应的神经科学机理。P2、N2、P3和N500波幅的变化意味着在同种(正性或负性)框架下,选择同等效用的确定性方案和风险方案之间,决策者的风险感知速度、决策冲突强度、决策难度和决策者对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决策者对确定性方案和风险方案做出不同选择,形成框架效应。 6)负性偶然情绪使突发事件下的决策者在正性框架下更多的选择风险方案,而这种影响可以通过P2、N2、P3和N500波幅的变化来解释。同样是决策者在正性框架下选择确定性方案,与中性情绪相比,负性偶然情绪使P2、N2、P3和N500的波幅分别显著减小、增大、减小及增大。这意味着决策者的风险感知速度加快,决策冲突、难度和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同时增大,从而降低他们在正性框架下选择确定性方案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正性框架下更多的选择风险方案。 作为一次以决策神经科学方法为主,对突发事件下决策者框架效应问题的探索,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本文对决策者明确施加决策时间压力,并基于此发现对于在突发事件下进行生命救援决策的男性决策者而言,决策时间压力对框架效应具有强化作用。尽管前人强调决策时间压力是突发事件区别于非突发事件的显著标志,但他们并未对决策者明确施加决策时间压力,从而对突发事件情境的模拟效果存在不足。本文克服了这一局限,增强了本文结论对于突发事件的适用性,同时也将人们关于决策时间压力对框架效应强化作用的讨论背景延伸到突发事件领域。特别是本文有关决策时间压力在决策问题背景和决策者性别的共同调节下对框架效应产生强化作用的结论,推进了人们对于决策时间压力与框架效应之间关系的理解。 2)本文借助ERP实验,从脑电成分的角度,解释了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的产生机理,使人们对此机理的认识由行为决策科学层面深入到决策神经科学层面。前人通过fMRI(功能核磁共振)实验讨论了投资问题中框架效应的产生机理,但其结论未必适用于突发事件情境。本文采取比fMRI下决策问题研究的ERP实验获得P2、N2、P3和N500成分的活动特征,并将其与行为决策科学理论相结合,使人们能够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突发事件下的框架效应,也为后人将ERP实验应用于突发事件下决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示范。 3)本文发现和解释了突发事件下决策问题背景和决策者性别对框架效应的交互影响。前人分别单独考察了决策问题背景和决策者性别对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的影响,但并未将这两个因素同时纳入研究体系。本文弥补了这一缺憾,并从理论上建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应该对生命救援和货物救援分别处理,并且高度重视女性比男性决策者更加冲动和冒险,以及更易受决策框架影响的特点。 4)本文发现负性偶然情绪能够使突发事件下的决策者在正性框架下的风险偏好显著增强,并借助ERP实验,从决策神经科学层面对此影响进行了解释。前人仅在消费者购买决策领域讨论负性偶然情绪对框架效应的影响。本文充分认识负性偶然情绪在突发事件下的普遍性,在突发事件领域考察和解释负性偶然情绪对框架效应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为了防止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者过于冒险,应使他们尽量避免接触可能诱发负性偶然情绪的影音资料等素材,而使他们尽量针对决策问题本身进行思考。
【关键词】:突发事件 框架效应 决策问题背景 性别 情绪 决策神经科学 ERP(事件相关电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C934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10
  • Abstract10-15
  • 目录15-20
  • 图目录20-22
  • 表目录22-25
  • 1 绪论25-47
  • 1.1 研究背景25-30
  • 1.1.1 本研究的现实背景25-28
  • 1.1.2 本研究的理论背景28-30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30-33
  • 1.2.1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30-32
  • 1.2.2 研究范围与对象的界定32-33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33-36
  • 1.3.1 研究目的33-34
  • 1.3.2 研究意义34-36
  • 1.4 本研究的相关术语介绍36-39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9-44
  • 1.5.1 研究方法39-41
  • 1.5.2 技术路线41-44
  • 1.6 论文框架和内容安排44-46
  • 1.7 本章小结46-47
  • 2 文献综述47-117
  • 2.1 突发事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47-51
  • 2.2 框架效应的相关研究51-95
  • 2.2.1 框架效应研究概况51-54
  • 2.2.2 框架效应的发现及定义54-57
  • 2.2.3 框架效应的类型57-66
  • 2.2.4 用于解释框架效应的四种理论66-79
  • 2.2.5 框架效应的调节变量79-91
  • 2.2.6 框架效应的神经科学证据91-95
  • 2.3 决策相关的ERP成分95-107
  • 2.3.1 P2成分95-98
  • 2.3.2 N2成分98-100
  • 2.3.3 P3成分100-103
  • 2.3.4 N500成分103-104
  • 2.3.5 对决策中P2、N2、P3和N500成分特点的总结104-107
  • 2.4 决策中的情绪问题107-115
  • 2.4.1 情绪的概念及类别107-111
  • 2.4.2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111-114
  • 2.4.3 情绪对框架效应的影响114-115
  • 2.5 本章小结115-117
  • 3 已有研究总结及本研究构思设计117-137
  • 3.1 已有研究总结117-125
  • 3.1.1 突发事件及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研究的进展与局限117-118
  • 3.1.2 框架效应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局限118-122
  • 3.1.3 决策ERP成分的研究进展与局限122-123
  • 3.1.4 决策中情绪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局限123-124
  • 3.1.5 对已有研究进展与局限的整体评述124-125
  • 3.2 本研究构思设计:三项研究125-134
  • 3.2.1 研究一的构思设计125-128
  • 3.2.2 研究二的构思设计128-132
  • 3.2.3 研究三的构思设计132-134
  • 3.2.4 本研究的整体结构:三项研究的逻辑关系134
  • 3.3 本章小结134-137
  • 4 研究一:基于问卷方式的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研究137-157
  • 4.1 研究目的137-138
  • 4.2 研究假设138-142
  • 4.3 突发事件决策情境的模拟方式142
  • 4.4 问卷内容142-144
  • 4.5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144
  • 4.6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144-150
  • 4.6.1 决策者性别、决策问题背景和框架属性对决策选择结果的影响144-145
  • 4.6.2 生命问题决策选择结果统计与分析145-148
  • 4.6.3 货物问题决策选择结果统计与分析148-150
  • 4.7 结论与讨论150-155
  • 4.7.1 研究结论150-151
  • 4.7.2 对研究结论的讨论151-155
  • 4.8 本章小结155-157
  • 5 研究二:基于ERP实验的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研究157-251
  • 5.1 研究目的157
  • 5.2 研究假设157-168
  • 5.2.1 关于决策选择结果的假设157-160
  • 5.2.2 关于决策速度(决策时间)的假设160-161
  • 5.2.3 关于与决策行为有关的脑电成分的假设161-165
  • 5.2.4 研究假设小结165-168
  • 5.3 研究实施:ERP实验168-175
  • 5.3.1 实验被试168
  • 5.3.2 实验中决策问题背景的设定168-169
  • 5.3.3 实验材料169-172
  • 5.3.4 突发事件决策情境的模拟及ERP实验范式172-174
  • 5.3.5 行为数据记录174
  • 5.3.6 脑电数据记录174-175
  • 5.4 行为数据分析175-187
  • 5.4.1 决策选择结果分析175-181
  • 5.4.2 反应时分析181-187
  • 5.5 脑电数据分析187-226
  • 5.5.1 脑电数据的分析方法及操作步骤187-189
  • 5.5.2 脑电数据的分类原则及分析成分的确定189
  • 5.5.3 生命问题背景下男性被试的脑电数据分析189-210
  • 5.5.4 生命问题背景下女性被试的脑电数据分析210-226
  • 5.6 研究二的结论与讨论226-249
  • 5.6.1 对决策选择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与讨论227-234
  • 5.6.2 对决策反应时分析得出的结论与讨论234-236
  • 5.6.3 对脑电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与讨论236-246
  • 5.6.4 对决策选择结果、决策反应时和脑电数据结论的联合讨论246-249
  • 5.7 本章小结249-251
  • 6 研究三:基于ERP实验的负性偶然情绪对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251-283
  • 6.1 研究目的251-252
  • 6.2 研究假设252-257
  • 6.2.1 关于决策选择结果的假设252-253
  • 6.2.2 关于决策速度(决策时间)的假设253-254
  • 6.2.3 关于与决策行为有关的脑电成分的假设254-256
  • 6.2.4 研究假设小结256-257
  • 6.3 研究实施:ERP实验257-260
  • 6.3.1 实验被试257
  • 6.3.2 实验中的决策背景及实验材料257-258
  • 6.3.3 突发事件决策情境的模拟及ERP实验范式258-260
  • 6.3.4 行为数据与脑电数据的记录260
  • 6.4 情绪诱发效果检验260-261
  • 6.5 行为数据分析261-268
  • 6.5.1 决策选择结果分析261-268
  • 6.5.2 反应时分析268
  • 6.6 脑电数据分析268-274
  • 6.6.1 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在P2成分上的体现269-270
  • 6.6.2 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在N2成分上的体现270-271
  • 6.6.3 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在P3成分上的体现271-272
  • 6.6.4 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在N500成分上的体现272-274
  • 6.7 结论与讨论274-280
  • 6.7.1 对决策选择结果分析得到的结论与讨论274-276
  • 6.7.2 对决策反应时分析得到的结论与讨论276
  • 6.7.3 对脑电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与讨论276-279
  • 6.7.4 对决策选择结果、决策反应时和脑电数据结论的联合讨论279-280
  • 6.8 本章小结280-283
  • 7 总体结论与展望283-309
  • 7.1 整体结论283-294
  • 7.1.1 决策者在突发事件下存在框架效应286
  • 7.1.2 决策问题背景和性别对突发事件下的框架效应存在交互影响286-287
  • 7.1.3 决策时间压力能够增强突发事件下的框架效应287-288
  • 7.1.4 突发事件下的女性决策者比男性决策者更容易产生框架效应288-289
  • 7.1.5 突发事件下的女性决策者比男性决策者更加冲动和冒险289-290
  • 7.1.6 框架效应降低决策者在突发事件下的决策速度290
  • 7.1.7 负性偶然情绪改变决策者在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的形式290-291
  • 7.1.8 P2、N2、P3和N500的共同作用使决策者在突发事件下产生框架效应291-293
  • 7.1.9 P2、N2、P3和N500体现负性偶然情绪对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的影响293-294
  • 7.2 理论贡献294-299
  • 7.2.1 发现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的存在及决策时间压力的强化作用294-295
  • 7.2.2 借助神经科学实验解释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的产生机理295-296
  • 7.2.3 发现和解释决策问题背景和性别对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的交互影响296-298
  • 7.2.4 阐明体验情绪和偶然情绪对突发事件下框架效应的不同作用298
  • 7.2.5 在突发事件下考察负性偶然情绪对框架效应的影响并提供神经学解释298-299
  • 7.3 实践指导建议299-303
  • 7.3.1 增强突发事件下决策者对框架效应的认识并尽量免受该效应影响299-300
  • 7.3.2 尽力避免突发事件下的决策者受到偶然情绪的影响300-301
  • 7.3.3 在突发事件的媒体宣传中合理利用框架效应使公众更支持决策者301-302
  • 7.3.4 在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中充分重视决策者的性别因素302-303
  • 7.3.5 对突发事件下的生命和货物救援问题进行分别处理303
  • 7.4 研究局限303-305
  • 7.5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305-307
  • 7.6 本章小结307-309
  • 参考文献309-327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327-3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酉民;浅谈决策研究发展的几个问题[J];科研管理;1989年01期

2 王重鸣,梁立;风险决策中动态框架效应研究[J];心理学报;1998年04期

3 李纾,房永青,张迅捷;再探框架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年02期

4 苏涛;王光武;;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浅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3期

5 李爱梅,凌文辁;不同表征框架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5年02期

6 亚夫;;如何公布好消息和坏消息?——经济理论中的框架效应[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8年02期

7 赵铁权;杨超越;;浅谈管理沟通中的框架效应[J];现代商业;2009年03期

8 黄玮;余嘉元;;框架效应对决策的影响研究综述[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年02期

9 杨晓磊;代文娟;;框架效应对审计判断的影响[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年01期

10 陈端颖;;前景理论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霞;杜秀芳;赵树强;;框架效应的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梁建平;常金栋;;框架效应对不同属性运动员风险决策偏好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赵立军;孟春青;卢光莉;;框架效应对公平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黄玮;曹佳;陈碧云;董霞;吴樟;;高三学生在正、负框架下风险偏好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黄砾卉;张庆林;;角色责任、群体同质性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孙彦;李纾;;决策情景对投资风险决策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洋;方平;;框架与决策关系中情绪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琴;吴荣先;;情绪和框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摘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孙大强;;“义-利”描述框架下心理账户中价值观非替代性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孙大强;郑日昌;;“义-利”描述框架下心理账户中价值观非替代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好一个“收”字[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晓文;谭旭光:改制本身不是结果[N];机电商报;2005年

3 高其法;建立有限社会医疗保险体制[N];健康报;2007年

4 卢桂芳;温泉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及机制[N];中国旅游报;2008年

5 中财期货 续剑锋;从里森到科维尔[N];期货日报;2008年

6 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 永红;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7 长城伟业期货特约研究员 贺学会;用行为金融学指导理性的市场投资[N];期货日报;2008年

8 史万奎 魏淑杰;第三终端,最熟悉的陌生人[N];医药经济报;2007年

9 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 宋建军;中国股市缘何“边缘化”[N];江苏经济报;2003年

10 黄耀辉;资产管理业务为何总是窟窿多[N];中国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突发事件下决策者的框架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赵立军;框架效应与公平判断[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劲松;经营风险决策和框架效应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0年

4 段锦云;基于认知惰性的创业风险决策框架效应双维认知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杨莉;两种概率表征的贝叶斯推理的加工过程[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许评;基于有限理性的个人纳税人遵从决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郝辽钢;消费者对促销的反应及促销效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沈超红;创业绩效结构与绩效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谢天;买卖交易中的参照背景选择及其对谈判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刘成明;多属性行为决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绍君;卷入与框架效应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杨文静;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应辉;关于投资者集体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张善霞;时间压力和时间距离对不同类型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薛雄庭;嫌疑人供述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周纯;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再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雪芹;职业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树强;认知需要和材料特征对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叶靖春;框架效应对练习伴随低估现象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砾卉;不同框架下的风险决策倾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突发事件下决策者的框架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270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c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