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基于DEA理论的排序研究以及两阶段网络结构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9 12:06

  本文关键词:基于DEA理论的排序研究以及两阶段网络结构效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商业机构、医疗系统等等拥有一些同质的运作单元,消耗同种类的资源制造同种类的产品,比如同级别的学校、银行分支机构、连锁超市等等。对于这些运作单元/决策单元在绩效表现上进行区分和排序一直是管理决策者的兴趣所在。进一步关注于这些决策单元的内部结构,最具代表性的是存在中间变量的两阶段网络结构。相比较而言,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是研究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效率评价的一种行之有效、且比较客观的数学规划方法。本文正是基于DEA理论的基本框架,研究了决策单元的排序问题和两阶段网络结构的效率评价。 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的绪论部分首先回顾了数据包络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原理、主要模型、以及应用领域;其次分别介绍了基于DEA理论的排序方法和两阶段结构效率研究的研究意义和主要成果。 第二、三、四章分别利用三种基于DEA的不同方法研究决策单元(特别是有效决策单元)的排序问题。其中,第二章将Tone(2002)的超效率模型推广到Charnes et al.(1982)的加性DEA模型的架构之上,建立了基于投入/产出松弛变量的加性超效率DEA模型,并以求解该模型而得到的SBM加性超效率值作为进一步区分有效决策单元的依据,从而获得所有决策单元的排序结果。第三章基于对DEA模型中松弛变量的研究,定义了δ-效率值并考虑δ-有效DMU对其它DMU的影响程度,以此可以有效地区分那些被传统DEA模型定义为有效的DMU,实现对所有DMU的排序。第四章通过度量某一有效DMU对于其它所有DMU的影响程度,来达到区分有效DMU的目的。一个有效DMU对于其它DMU的影响力越大,其重要程度就被认为越高,进而排序位置就越靠前。算例比较和实例分析表明这三章提出的三种排序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比较好的区分效果,从而可以为决策者评价决策单元的表现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协助他们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 第五、六章主要研究了具有两阶段生产结构的决策单元的总体效率和两个子阶段的效率分解。第五章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将Nash讨价还价模型应用于具有两阶段生产结构的效率研究,将生产过程的两个子阶段看作是合作博弈的双方,在保证个人基本利益的前提下,为了整体博弈结果的最优化而进行议价,建立了Nash讨价还价DEA模型,解决了中间变量所引起的潜在冲突,并且度量了每个子阶段和整体过程的效率值。可以证明,当两个阶段之间只存在唯一中间变量时,基于Nash讨价还价DEA模型而得到的两个子阶段效率与利用传统DEA模型单独分析每个子阶段得到的效率结果是完全一样的。第六章针对在两个子阶段之间共享部分或全部投入资源的两阶段网络结构,提出了一系列DEA模型以研究这种特殊结构下的总体效率和相应的效率分解,比较合理地考虑了中间变量以及共享投入的特殊作用,并有效地反映在模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间变量所引起的潜在冲突。 第七章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有待完善之处。 本文最为重要的创新之处包括:(1)在多个决策单元有效的情况下,提出建立了基于松弛变量的加性超效率DEA模型以及相应的加性超效率值,对有效DMU进行进一步区分;(2)找到一种度量某一有效DMU对于其它所有DMU的影响程度的方式,以此达到区分有效DMU的目的;(3)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将Nash讨价还价模型应用于具有两阶段生产结构的效率研究,建立了Nash讨价还价DEA模型,不仅解决了中间变量所引起的潜在冲突,并且度量了每个子阶段和整体过程的效率值;(4)当两个阶段之间只存在唯一中间变量时,证明了基于Nash讨价还价DEA模型而得到的两个子阶段效率与利用传统DEA模型单独分析每个子阶段得到的效率结果是完全一样的;(5)研究了在具有共享投入和中间变量的两阶段网络结构下的总体效率和相应的效率分解。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效率 松弛变量 超效率 绩效评价 排序 医疗服务系统 医院效率 两阶段网络结构 中间变量 博弈论 Nash讨价还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C93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图序12-13
  • 表序13-15
  • 第一章 绪论15-31
  • 1.1 数据包络分析(DEA)理论15-25
  • 1.1.1 基本概念15-20
  • 1.1.2 DEA 效率的基本分析原理20
  • 1.1.3 主要模型20-25
  • 1.1.4 主要应用25
  • 1.2 基于DEA 理论排序方法的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25-27
  • 1.2.1 研究意义25-26
  • 1.2.2 研究现状26-27
  • 1.3 基于DEA 理论两阶段网络结构的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27-29
  • 1.3.1 研究意义27-28
  • 1.3.2 研究现状28-29
  • 1.4 论文结构29-31
  • 第二章 基于松弛变量的超效率排序研究31-51
  • 2.1 问题描述和相关文献回顾31-32
  • 2.2 基于松弛变量(SBM)的加性超效率DEA 模型32-37
  • 2.2.1 Tone(2002)的SBM 超效率32
  • 2.2.2 SBM 加性效率32-33
  • 2.2.3 SBM 加性超效率模型33-37
  • 2.3 算例分析37-40
  • 2.3.1 算例137-38
  • 2.3.2 算例238-40
  • 2.4 实例应用40-49
  • 2.4.1 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40-41
  • 2.4.2 相关文献介绍41-42
  • 2.4.3 数据介绍42-43
  • 2.4.4 模型选择43
  • 2.4.5 主要结果43-49
  • 2.5 本章小结49-51
  • 第三章 基于 DEA 中松弛变量的决策单元排序研究51-59
  • 3.1 问题描述与相关文献回顾51-52
  • 3.2 基于松弛变量的效率度量52-54
  • 3.3 基于δ-效率值的排序54-56
  • 3.4 算例分析与实际应用56-58
  • 3.4.1 算例分析比较56-57
  • 3.4.2 实例分析57-58
  • 3.5 本章小节58-59
  • 第四章 基于有效决策单元影响力的排序研究59-71
  • 4.1 问题描述与相关文献回顾59-60
  • 4.2 基本理论背景60-62
  • 4.3 基于有效DMU 影响程度的排序62-68
  • 4.3.1 对所有非有效DMU 影响程度的度量63
  • 4.3.2 对所有有效DMU 影响程度的度量63-65
  • 4.3.3 重要性质65-68
  • 4.4 实例应用68-70
  • 4.5 本章小结70-71
  • 第五章 基于讨价还价 DEA 模型的两阶段结构效率分析71-95
  • 5.1 问题描述与相关文献回顾71-72
  • 5.2 基于投入的NASH 讨价还价DEA 模型72-79
  • 5.2.1 两阶段网络生产结构72-74
  • 5.2.2 Nash 讨价还价基本理论74
  • 5.2.3 基于投入的讨价还价DEA 模型74-77
  • 5.2.4 讨价还价DEA 模型的含参线性化77-79
  • 5.3 讨价还价效率值与传统CCR 效率值的比较79-82
  • 5.4 基于产出的NASH 讨价还价DEA 模型82-83
  • 5.5 模型应用83-92
  • 5.5.1 美国商业银行应用84-89
  • 5.5.2 台湾非人寿保险公司应用89-92
  • 5.6 本章小节92-95
  • 第六章 具有共享投入的两阶段 DEA 模型和效率分解95-113
  • 6.1 问题描述与相关文献回顾95-97
  • 6.2 投入资源共享的两阶段DEA 模型97-104
  • 6.2.1 共享投入的两阶段生产结构97-98
  • 6.2.2 共享投入下的总体效率98-101
  • 6.2.3 共享投入下的两阶段效率分解101-104
  • 6.3 实例应用104-111
  • 6.4 本章小节111-113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113-117
  • 7.1 总结113-114
  • 7.2 主要创新点114-115
  • 7.3 研究展望115-117
  • 参考文献117-12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125-127
  • 致谢127-128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启平;面向领域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振兴;考虑交通拥堵的配送网络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张颖;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安徽省高技术产业效率分析[D];安徽大学;2013年

3 刘菲;基于两阶段DEA模型的物流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DEA理论的排序研究以及两阶段网络结构效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2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462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7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