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BIM在铁路行业的应用及其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2 15:48

  本文选题:BIM + 信息化铁路 ; 参考:《铁道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摘要】:研究目的:软、硬件及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为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基于BIM技术和铁路行业的特点,以及BIM在铁路中的应用现状,阐述铁路全生命周期中BIM技术的可能应用场合,并从政策、经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五大方面进行风险与对策分析,为铁路行业BIM应用、信息化铁路建设及相关标准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BIM技术的出现给铁路行业生产及管理效率提升带来新的驱动力,可以应用于铁路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全过程,帮助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设成本;(2)在实际应用中面临政策不完善、经济效益不显著、核心技术不足、人力资源短缺、管理制度不明确等风险,导致其应用主要侧重三维建模,尚未完成全生命周期应用,相关技术、标准、政策及管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Abstract]:Research obj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hard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M technology and railway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IM application in railwa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railway, and from the policy, economy,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IM in railway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ailwa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ated standard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five aspects, such as management.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emergence of BIM technology brings a new driving for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railway industry.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railway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o reduce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it is faced with the risks of imperfect policy, low economic benefit, insufficient core technology, shortage of human resources and unclear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lead to the application of which is mainly focused on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Life-cycle applications, related technologies, standards,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作者单位】: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分类号】:U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祝嘉;;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应用BIM技术的设想[J];建筑经济;2008年S2期

2 刘照球;李云贵;;建筑信息模型的发展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良;黄一如;;网络应用与社区规划设计[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2 季俊;张其林;杨晖柱;常治国;;高层钢结构BIM软件研发及在上海中心工程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3 温永宁;张红平;闾国年;张宏;陶虹;;基于房产空间数据的楼宇空间疏散路径建模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4 李军;刘向阳;黄皓;郭腾峰;;基于道路信息模型的湛徐高速公路数字化信息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J];公路;2011年01期

5 肖良丽;吴子昊;方婉蓉;王小涛;;BIM理念在建筑绿色节能中的研究和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年03期

6 郭振伟;郭丹丹;;铁路客站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5期

7 侯林高;;Civil 3D在山地总图施工图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3年12期

8 袁勋;许超;包志毅;;Lumion软件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13年04期

9 周惠贤;;BIM技术在兰州西客站建设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4年05期

10 刘照球;李云贵;吕西林;张汉义;;基于IFC标准的结构动力分析信息扩展框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密;面向建筑造型的图形软件支撑系统[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万礼锋;基于增值的中国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李海凌;基于Petri网工作流技术的工程项目群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刘显智;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相荣;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于房地产项目管理信息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红平;楼宇三维寻径分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伍俊;送变电工程管控系统的应用及工程风险评价[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毋震;家用中央空调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5 孙悦;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陈丹;基于虚拟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黄兆嘉;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D];广州大学;2011年

8 魏强;工程项目信息资源理论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陶敬华;BIM技术和BLM理念及其在海洋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张圆;三维总图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远运;刘刚;马均培;;铁路客运专线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34期

2 祝嘉;;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应用BIM技术的设想[J];建筑经济;2008年S2期

3 刘照球;李云贵;;建筑信息模型的发展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09年01期

4 傅筱;;建筑信息模型带来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转型[J];建筑学报;2009年01期

5 张建平;;基于BIM和4D技术的建筑施工优化及动态管理[J];中国建设信息;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训;建设工程全寿命信息管理(BLM)思想和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赵毅立;下一代建筑节能设计系统建模及BIM数据管理平台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晓燕;牛惠民;;基于风险分析的铁路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冯芬玲,陈治亚;我国铁路项目融资风险分析[J];技术经济;2004年08期

3 刘伯鸿,李国宁,洪玲娇;基于遗传算法的信号联锁故障处理中风险问题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陈伟庚;;浅谈大型建设项目风险分析[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8年02期

5 李博楠;;我国地铁工程全生命周期投保险种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6 弓欢学;;地铁综合体建设后建线路工程的风险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28期

7 J.L.Pell忮;;安全性对地铁系统设计的影响[J];都市快轨交通;2007年06期

8 蒙超豪;;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9 钱家怡;;广州地铁工程风险分析[J];广州建筑;2008年04期

10 曾小旭;朱毅;;天津地铁设备系统委外维修的风险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莉艳;李平;贾利民;;关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评价[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2 王良;油新华;黄修云;;地铁施工风险的综合分析系统[A];2005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贺长俊;李兴高;刘维宁;;论管线受邻近地铁施工影响的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江天;;北京地铁地下工程建设风险性分析[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5 汤永净;邵振东;侯学渊;陶履彬;严长征;廖少明;;地铁工程施工风险分析[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神龙;陈龙珠;宋春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铁车站施工风险评估[A];2005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董靓;;地铁车站的绿色设计原则与技术要点[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8 郑晓莉;陈峰;辛涛;;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控制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蔡国强;贾利民;秦勇;刘春煌;;基于模糊穴的铁路安全保障系统风险研究及其在沪宁线中的应用[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白云;汤克;毛建民;;风险管理在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工程中的应用[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陈洁娜 实习生 刘丹丹 通讯员 冯雨露;广州地铁率先启动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N];南方日报;2009年

2 韦明;天津市 完善地铁施工应急管理[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3 金敏 黄小霞;首项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制定[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4 金敏 黄小霞;我国首项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在汉制定[N];中国质量报;2010年

5 张伟;湖北武汉 编制地铁施工评价标准[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冬安;基于故障树法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路美丽;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方案研究及风险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腾;交通枢纽城市高铁引线项目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伟力;周边建筑桩基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2 张迎春;铁路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张黎黎;沈阳地铁一号线土建施工风险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4 高僮;基于动态故障树和蒙特卡洛仿真的列控系统风险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李全东;液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陈丽娟;基于BIM的地铁施工空间安全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宛玉;极值理论在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3年

8 崔俊飞;列控中心风险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陶绍钧;海外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识别与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赵媛U,

本文编号:1879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879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1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