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世界级大学建设的发展路径及前景蠡测——“中国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百年追寻”系列之三

发布时间:2018-06-01 20:05

  本文选题:全球化 + 综合国力 ; 参考:《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03期


【摘要】:目前人类早已进入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现今,信息在迅速产生、传播、聚合、转化和裂变,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大大提升,教育的经济价值日益明显。当此之际,各国对世界一流大学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此大幅增加了投入,并在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刻的体制机制改革。当前,欧美老牌教育强国的大学仍强势领先,但教育改革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首推亚太地区。中国大学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为此,必须立足国情,切实解决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问题,不能为短期的目标所限制,不能为功利化的因素所干扰。中华民族长期的奋斗历程,证明中华民族有足够的智慧、意志和能力,来应对各种挑战。只要充分利用中国极为充裕的人力资源和大国基础,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高度的创造力,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一批世界级学府是有可能的。这将为中国的永续发展和长久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Abstract]:At present, mankind has entered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economy. Nowadays, information is producing, spreading, aggregating, transforming and fission. The speed of knowledge transforming into real productivity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t this time, the demand for the world's top universities is gett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and the investment has been greatly increased, and profound institutional reform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Universities in established educational power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still have a strong lead, but the most active regions in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facing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refore, the key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must be solved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which can not be restricted by short-term goals or interfered by utilitarian factors. The long-term struggle of the Chinese nation proves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has enough wisdom, will and ability to meet various challenges. As long as we make full use of China's extremely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and the foundation of a big country, mobilize all kinds of positive factors and exert a high degree of creativity, it is possible to build a number of world-class institutions of learning by the middle of this century. This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prosperit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分类号】:G6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鞍钢;;名牌大学与中国改革——以清华大学为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正国;;美国军官学校与后备军官训练团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2 林晓青;;大学排名的危机及对策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8期

3 瞿振元;韩晓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政治建设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11期

4 胡光宇;袁本涛;;高教强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即超;;大学生差别化的原因及差别化课堂教学研究[A];地热能开发利用与低碳经济研讨会——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四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留杰;我国大学排行榜中综合排名的公信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胡俊伟;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吉缮;汉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努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2 王战军,周海涛;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基本问题研究(三)[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3期

3 李光平;大学文化与文化大学建设[J];中国职工教育;2004年08期

4 管华诗;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20期

5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经济管理研究所[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年04期

6 侯光明,晋琳琳,黄莉;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阶段回顾与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3期

7 佘佐辰;;学院“底部”: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基石[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9期

8 沈伟国;;凝练办学特色 服务国家战略——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3期

9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经济管理研究所[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年05期

10 丁培卫;刘全芬;;关于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战略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学飞;;关于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几个问题[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Philip G.Altbach;;研究型大学建设与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卢铁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努力在西南地区建设一流大学[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应龙;大学建设的理论反思[N];光明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龚宣;大力推进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N];天津教育报;2009年

3 成洪波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李琳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校长;扎实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建设[N];东莞日报;2014年

4 记者 周红松;河北探索应用科技型大学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3年

5 同济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裴钢;推进大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N];光明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李芳;圆梦国门大学 辐射沿边高教[N];云南政协报;2014年

7 初霞;热议高教事业发展 共谋大学建设宏图[N];哈尔滨日报;2007年

8 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 刘政奎;尽快落实辽宁省领军型大学建设时间表[N];友报;2007年

9 记者姚颖盈;柳州抓紧建设综合性大学[N];柳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夏静 通讯员 柳锦;专家齐聚武汉研讨特色大学建设与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侯爱荣;基于绿色视角的大学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克涛;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生态大学建设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2 张汀;美国战后大学发展状况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65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965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2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