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多技能人员的装配线再平衡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装配线 + 再平衡 ; 参考:《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5年07期
【摘要】:装配线上高技能员工离岗,新员工不能直接替换上岗,将会导致装配线产能下降,甚至停产。为了保证装配线的正常运作,在充分考虑人力资源和空间等约束的前提下,建立了以最大化装配线产能和最小化人员成本为目标的装配线人员再分配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Assembly line high-skilled workers leave the job, new employees can not be directly replaced, will lead to assembly line capacity decline, or even stop produc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assembly line, a redistribution model of assembly line personnel with the goal of maximizing assembly line capacity and minimizing the cost of personnel is established under the premise of fully considering the constraints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pace. A heuristic 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problem.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an engineering exampl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5303)
【分类号】:TH1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曹乐;王彪;刘飞;李聪波;;装配线多技能作业人员优化配置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2 沈维蕾;黄莉;;基于组合赋权的装配线作业人员优化配置[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3 李先号;贾晓亮;刘吉双;陈俊皓;;基于多目标岗位适应度的混流装配线人员配置优化方法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3年06期
4 杨才君;高杰;孙林岩;;多目标混流装配线再平衡模型与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进;张晓冬;赵东方;郭栓银;;生产单元人机合作策略仿真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2 胡盛强;张毕西;王玲玲;高晶晶;;基于动态规划的人工作业系统产能与计划决策[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年02期
3 张莉莉;胡祥培;;基于人力资本竞优结构的“团队-作业对象”匹配决策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4 沈维蕾;黄莉;;基于组合赋权的装配线作业人员优化配置[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5 李先号;贾晓亮;刘吉双;陈俊皓;;基于多目标岗位适应度的混流装配线人员配置优化方法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3年06期
6 徐焕;查志勇;彭祥礼;刘芬;;工作流程中人员合作任务的调度优化模型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4年12期
7 杨红光;胡小锋;张亚辉;;某发动机双边装配线的再平衡问题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5年05期
8 赵亚玲;葛茂根;扈静;张铭鑫;张玺;;柔性生产中基于人员任务匹配度的人员调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9 孔继利;贾国柱;;一类多品种小批量混流制造系统作业组织模式与工件排序[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年04期
10 韩煜东;董双飞;谭柏川;;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混装线多目标优化[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秀丽;人工作业系统(MOS)建模与员工组织优化[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2 吴永明;产品族实施过程动态评价与规划关键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3 曹阳华;U型装配线上工人行为与合作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聂慧;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人力资源调度的模型与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得昌;转台装配线标准作业与线平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商勇;船舶制造企业管子车间生产计划与调度的仿真及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黄莉;机械产品装配过程线上人员调度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4 于昕辰;服装生产管理系统缝纫流水线平衡优化与仿真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5 陈娟;考虑资源约束与批量分割的虚拟单元动态调度问题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6 杨伟;基于Petri网的蚁群算法在混流制造生产调度中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7 廖伟珍;随机型混流双边装配线Ⅱ类平衡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8 王洁;基于批量分割的虚拟单元内约束资源动态调度问题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4年
9 李仁健;大宗散货码头群泊位—堆场集成调度优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10 赵亚玲;离散型制造车间操作人员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曹乐;王彪;刘飞;李聪波;;装配线多技能作业人员优化配置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2 高丽;徐克林;朱伟;童科娜;;柔性生产中人员配置模型及其调度算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3 刘明周;高纳;葛茂根;蒋增强;;基于胜任指数的制造车间操作工优化配置模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4 沈立峰;;多装配线车间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0年03期
5 朱益军,项阳;用指派问题求解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方案[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李斌;陈立平;黄正东;肖人彬;钟毅芳;;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装配线优化调度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东亮;汽车底盘总装配线平衡及人员的最佳化配置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中国经济在出口放缓之际走向再平衡[J];工具技术;2012年10期
2 睿华;;角力再平衡[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9年11期
3 李宏生;力矩电流发生器的传输模型与补偿[J];船舶工程;1994年01期
4 ;视界[J];中国公路;2014年05期
5 高延滨;孙华;曾建辉;;基于SOPC的动调陀螺数字再平衡回路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5期
6 ;航运复苏进程与供求再平衡[J];中国远洋航务;2011年06期
7 任建新,张鹏,高维彦,任思聪;单力矩器大角速率动调陀螺仪力矩再平衡回路的分析与综合[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1年03期
8 吴本寿,万德钧,周百令;国外动调陀螺仪再平衡技术的发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996年02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郑新立;;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三个相关问题[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2 李俭富;马永开;曾勇;;基于再平衡管理的指数跟踪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徐洪才;;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4 徐洪才;;总论 探索中国经济再平衡之路[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5 景春梅;;第四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一大对冲措施:加快自主创新步伐[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6 刘应本;;美国“再平衡”战略对我海上安全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郑和研究2013年第3期[C];2013年
7 徐洪才;;第三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三大路径比较[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8 王鹏;;第一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之一:增加劳动者工资[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9 徐伟;;第六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三大对冲措施:加快劳动密集型模式转型[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沈丁立;中国无需担忧“再平衡”[N];东方早报;2012年
2 记者 贺斌;中国应实现经济“再平衡”[N];中国财经报;2009年
3 记者杨川梅;危机下仍需大力促进经济再平衡[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记者 陈小三;实现经济再平衡面临挑战[N];国际商报;2009年
5 银河期货 付鹏;中美寻求再平衡 长期利好国内股市[N];期货日报;2011年
6 英国约克大学金融学博士 现任教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李翔;全球经济再平衡征程漫漫[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刘煜辉;中国应当直面全球经济再平衡[N];上海证券报;2009年
8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总监 宏观分析师 张新法;中国应加快国内经济再平衡的调整进程[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陆振华;亚洲“再平衡”重在中国“再平衡”[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10 记者 王雅楠;“亚太再平衡”美国收效几何[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应对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金迅;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秦博;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国对韩安全政策[D];吉林大学;2014年
4 魏雪青;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D];内蒙古大学;2014年
5 林广;离岸平衡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再平衡分析[D];外交学院;2013年
6 卢馨尧;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影响[D];辽宁大学;2014年
7 游丽江;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D];厦门大学;2014年
8 赵静;再平衡回路模型分析与噪声消除[D];天津大学;2014年
9 张诗琦;日本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角色[D];外交学院;2015年
10 王建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冲绳战略地位的变化和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02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00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