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适应性研究
本文选题:跨专业 + 硕士研究生 ; 参考:《广西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培养质量和特色也对我国各区域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着直接、深远的影响,硕士研究生是我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力量。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自身的需要,都使学科交叉发展、跨学科研究成为今后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选择跨专业报考硕士研究生已不是个别现象,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与非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相比,无论是在思维方式、基础理论、逻辑能力、知识结构、学习心态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在参考大量文献以及借鉴相关领域量表的基础上编制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量表,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比较法、数据统计法等旨在了解并描述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适应性的现状,找出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研究结果显示:(1)总体来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适应性程度一般,专业自我效能、研究能力偏低;(2)在硕士研究生各维度的差异显著性分析中,跨专业与非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适应性、专业承诺、专业自我效能、研究能力维度差异均显著;(3)年级差异是跨专业与非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显著性影响因素;(4)在学科类型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上,自然科学和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差异不显著;(5)跨专业程度与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适应性不存在负相关关系。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的主要问题有专业承诺偏低、专业自我效能低、专业学习动力不足、研究能力较低,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自我定位与专业不匹配、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薄弱、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师授课低效、导师指导缺位,因此提出通过以下主要对策:重新自我定位,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强化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视野;重视科研方法课程,发挥选修课作用;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保证课程质量;推行研究生双导师制,完善导师考核评价制度。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enroll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 the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ining have a direct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society, education, culture and other fields of our country. Master's degree graduate student is our country realization human resources powerful country important strength. Both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s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mak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t is no longer an individual phenomenon to choose a cross-major graduate student to apply for a master's degree. Compared with a non-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 whether it is in the mode of thinking, basic theory, logic ability, knowledge structure,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mentality and so on. On the basis of referring to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 and referring to the scale of relevant fields, this study developed a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scale for postgraduates, which was based on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comparison. The purpose of the data statistics method is to understand and describ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of the cross-specialty graduat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to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general, the degree of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s general, professional self-efficacy, research ability is low; (2) in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postgraduat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professional self-efficacy and research ability between cross-major and non-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students. (4)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atur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in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 types on the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of cross-specialty postgraduates; (5) there is no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ross-specialty degree and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of cross-specialty graduate students. The major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adaptation of cross-major graduate students are low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low professional self-efficacy, lack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ow research ability.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are students' self-orientation and professional mismatch.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is not correct, th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of cross-major graduate students is weak, the curriculum is not reasonabl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eachers is low, and the tutors' guidance is absent.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main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reorienting oneself to stimulate learning interest; Correct learning attitude;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broaden the professional field of vision;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ur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elective courses;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curriculum; carry out the system of double tutors for graduate students,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人豪,吴赞敏,李立轻,王利群;市场经济与纺织工科硕士研究生素质关系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1期
2 陈德平,倪文;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模式认识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1年05期
3 ;招收博士与硕士研究生信息[J];爆破;2002年03期
4 孟颖;韩国明知大学校再次来我院招收硕士研究生[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三O四所招收硕士研究生简章[J];航空计测技术;2002年05期
6 王玉英 ,徐力宁;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日语考试试题重点分析(二)[J];日本医学介绍;2002年04期
7 徐波;2002年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人数创新高[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李江;论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技术经济;2003年05期
9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书刊出版部今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黄建军,郑文杰;硕士研究生如何提高科研论文录用率[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建平;武琳;谭小月;杨敏;;硕士研究生人学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题等值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大勇;符明秋;胡溥;王洪燕;;扩招形式下硕士研究生生活方式特点及与焦虑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炜;;新机制下硕士研究生的付费意愿与资助需求——基于武汉地区的实证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撒悦;雷畅;李晶晶;王志辉;蒋滔;王贻宁;;口腔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对艾滋病认知状况及态度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高博;赵俊峰;;硕士研究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秀国;;“泛媒体就业”与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的能力打造[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0年
8 陈迪;吴雪梅;;南疆地区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调查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黄岑汉;刘燕平;;论硕士研究生自主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公共卫生学院二00三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02年第4期[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云芬;我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N];云南日报;2007年
2 王冬梅;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报考火爆[N];组织人事报;2008年
3 记者 马天;硕士研究生“扎堆”教师队伍[N];蚌埠日报;2013年
4 凌 叶;缩短学制更要宽进严出[N];中华新闻报;2004年
5 ;硕士研究生就业趋势分析[N];中国人事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苑 徐莹波;就业难波及硕士研究生[N];桂林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李丽钧;我省2007年度硕士研究生初试结束[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8 张茧 实习生 曹小莉;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N];湖南日报;2007年
9 代乐;84所院校在我省特招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297人[N];贵州日报;2007年
10 金姝;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即将开始[N];吉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芳芳;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晓亮;我国部分高校2005级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
2 曹碧艳;社会资本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王娟;大学生与硕士研究生拖延行为的比较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吴妮莎;我国硕士研究生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亓艳茹;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6 王本玲;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骐;基于就业目标的硕士研究生职前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肖昕华;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徐超;硕士研究生就业观念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宋雅;硕士研究生兼职现象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18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11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