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团队胜任特征个体优势识别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团队胜任特征个体优势识别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技术创新导向 创新团队 胜任特征 个体优势识别
【摘要】: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优先重点发展。然而,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众多企业与学者均认为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其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所以提高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举措。而创新团队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不断加强创新团队成员的能力素质建设,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本文研究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团队成员个体优势识别问题,通过对团队成员的胜任能力进行有效识别与评价,进而打造优势互补的高效创新团队,不断提高创新团队整体胜任特征水平,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首先,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研究,阐述了国内外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团队胜任特征和个体优势识别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其次,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特点与技术创新理论相结合,确定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导向的维度要素。然后根据技术创新导向要求,通过文献分析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得到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团队需要具备的32项胜任特征指标,并据此编制调查问卷对相关企业创新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最终确定了技术创新导向的创新团队胜任特征指标体系,为团队成员个体优势的识别与评价提供了科学标准。再次,鉴于目前缺乏有效识别团队成员个体优势特征的科学方法,本文依据目标规划思想,构建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团队胜任特征个体优势识别模型,从最有利于体现被评价者自身优势的角度对其胜任特征水平进行评价,然后通过计算实例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介绍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团队胜任特征个体优势识别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对策,在实践上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技术创新导向 创新团队 胜任特征 个体优势识别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F42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目的11
- 1.1.3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6-17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7-19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1.4 本文结构19-20
-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20-32
- 2.1 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相关理论20-24
- 2.1.1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与特征20
- 2.1.2 技术创新理论20-22
- 2.1.3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特征22
- 2.1.4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导向维度分析22-24
- 2.2 创新团队胜任特征理论24-31
- 2.2.1 创新团队的内涵与特征24-26
- 2.2.2 胜任特征的内涵26-27
- 2.2.3 胜任特征模型理论27-29
- 2.2.4 团队成员胜任特征识别方法29-31
- 2.3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团队胜任特征指标体系确定32-46
- 3.1 创新团队胜任特征指标体系初步确定32-37
- 3.1.1 指标选取原则32-33
- 3.1.2 技术创新导向的创新团队胜任特征指标分析33-37
- 3.2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37-40
- 3.2.1 问卷内容设计37-38
- 3.2.2 问卷数据收集38
- 3.2.3 描述性统计分析38-40
- 3.3 问卷检验40-45
- 3.3.1 效度检验40-45
- 3.3.2 信度检验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第4章 个体优势识别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46-56
- 4.1 个体优势识别模型构建与求解46-50
- 4.1.1 个体优势识别方法46-47
- 4.1.2 个体优势识别模型构建47-49
- 4.1.3 模型解析49
- 4.1.4 基于个体优势识别的创新团队成员胜任特征评价49-50
- 4.2 实证分析50-55
- 4.2.1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简介50-51
- 4.2.2 创新团队胜任特征个体优势识别51-55
- 4.3 本章小结55-56
- 第5章 创新团队胜任特征个体优势识别模型应用建议56-64
- 5.1 基于个体优势识别模型的创新团队成员招聘56-58
- 5.2 基于个体优势识别模型的创新团队成员培训开发58-60
- 5.3 基于个体优势识别模型的创新团队成员绩效管理60-61
- 5.4 基于个体优势识别模型的创新团队成员薪酬管理61-62
- 5.5 基于个体优势识别模型的创新团队成员职业生涯规划62-63
- 5.6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70-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肃省科研方式实施重大转型 首批建设10个左右科技创新团队[J];甘肃科技;2006年10期
2 廖萍;;构建和谐环境 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7年20期
3 陈礼达;;建设创新团队 推动科学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年12期
4 黄志斌;张传东;;科技创新团队和谐关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6期
5 杨道富;谢鸿根;;试谈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09期
6 孙继英;;基于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J];经济师;2010年01期
7 朱薇;;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一些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6期
8 ;杭氧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J];深冷技术;2010年03期
9 李良俊;张娟;;我国高校创新团队的发展沿革及其激励特点[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1期
10 王丽丽;卢小君;;大学创新团队成员心理契约与知识共享[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建;苏燕;;普通医学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问题探讨[A];首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庞玉芬;张力;刘效良;;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3 王兆华;;浅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4 宋丹;;创新文化与创新团队精神[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5 陈劲;项杨雪;柳宏志;;基于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高校创新团队建构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梁宁霞;李志光;王捷;赵俊;王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立“创新团队工程”的背景与思考[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蔡家琪;徐进;;上海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状况及发展趋势[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8 牛建昭;李_g;;组建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创新团队”简介[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创新团队项目投标喜讯[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10 ;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创新团队项目投标喜讯[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曾国平 李雪松;创新团队——培养学习力、提升创新力的理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6年
2 通讯员 杨勇军邋记者 张淑芹;宁夏:15个科技创新团队授牌[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陈栋邋范杉姗;我区首次向15个科技创新团队授牌[N];华兴时报;2008年
4 特约记者 浙组;浙江三年打造三百个省级重点创新团队[N];中国人事报;2008年
5 宋茜;组建首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N];江西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依友 通讯员 姜金宇;路桥建设创新团队壮大人才队伍[N];台州日报;2008年
7 记者 祝蕾 通讯员 李月明;优秀创新团队每年可获30万元扶持[N];济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钟燕平;中国农科院将建百个科技创新团队[N];农民日报;2009年
9 记者 宋茜 实习生 周庆亮;首批41个科技创新团队出炉[N];江西日报;2009年
10 ;关于推进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细则[N];淄博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丽丽;大学创新团队成员心理契约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谢晖;基于界面管理的创新团队复杂系统运行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怡然;高校创新团队信任构建及其影响绩效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艳杰;战略性大学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5 蔡德章;基于成员合作的高校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李尚群;创新团队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小晖;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学习机理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朱学红;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心理契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张宝生;基于知识网络的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常玉;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2 廖佚;我国高校创新团队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袁翠欣;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团队胜任特征与绩效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魏思腾;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团队胜任特征个体优势识别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5 沙莎;高校创新团队中信任关系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董雯雯;论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D];信阳师范学院;2016年
7 杨胜;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D];重庆大学;2009年
8 褚田芬;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张蔷蔷;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侯映霞;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76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676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