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组织自尊与员工敬业度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组织自尊与员工敬业度关系研究
【摘要】:每年的三一五晚会曝光大量损害消费者健康的不法行为,而且自然环境、有限的资源以及雇佣关系等方面出现许多企业未曾重视的问题,使政府与学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呼吁每个企业不应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的目标,只有积极履行好应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优异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根本的竞争优势,如何留住核心员工、提高员工敬业度、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组织做出贡献,企业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不能忽视置身其中的员工更容易受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影响。另外,在实际管理中会发现还存在许多因素影响着员工的态度与行为,比如员工高度评价自己所在的组织,觉得通过自己的行动与努力能够为组织做出一定的贡献,对于组织而言自己的存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样的心理就是组织自尊,会对他们的敬业度产生作用。因此,本研究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组织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到企业社会责任和员工敬业度两个变量中,构建假设理论模型,利用实证分析,对现有理论进行丰富与发展,并提供相应的管理建议。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一些人口统计变量及其他控制变量是对各研究变量存在显著差异。企业社会责任中承担对员工的责任、诚信公正责任、慈善公益责任和环境责任这四个维度对员工敬业度的工作敬业度和组织敬业度两个维度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承担对产品的责任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敬业度,但对组织敬业度并不明显。企业社会责任的五个维度对组织自尊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组织自尊对员工敬业度的工作敬业度和组织敬业度两个维度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组织自尊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员工敬业度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的结论有效的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组织自尊 员工敬业度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13-14
-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14-16
- 1.4.1 本文技术路线14-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1.5 论文的创新点16-17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17-30
- 2.1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综述17-20
- 2.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17-19
- 2.1.2 企业社会责任的测量19-20
- 2.2 员工敬业度相关研究综述20-24
- 2.2.1 员工敬业度的定义20-23
- 2.2.2 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因素23
- 2.2.3 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敬业度的关系研究综述23-24
- 2.3 组织自尊相关研究综述24-30
- 2.3.1 组织自尊的研究综述24-28
- 2.3.2 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自尊的关系研究综述28
- 2.3.3 组织自尊与员工敬业度的关系研究综述28-30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30-36
- 3.1 本文研究变量的界定30-31
- 3.1.1 企业社会责任30
- 3.1.2 员工敬业度30-31
- 3.1.3 组织自尊31
-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31-34
- 3.2.1 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自尊的关系31-32
- 3.2.2 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敬业度的关系32-33
- 3.2.3 组织自尊与员工敬业度的关系33
- 3.2.4 组织自尊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敬业度之间的中介作用33-34
- 3.3 假设小结与关系模型的构建34-36
- 3.3.1 假设小结34-35
- 3.3.2 理论模型构建35-36
- 第四章 预调查及初始量表优化36-48
- 4.1 量表选取36-37
- 4.2 预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37-39
- 4.3 量表优化39-48
- 4.3.1 预调查量表的项目分析39-40
- 4.3.2 量表的信度分析40-42
- 4.3.3 量表的效度分析42-46
- 4.3.4 再测信度46-48
- 第五章 实证分析48-75
- 5.1 正式调查及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48-51
- 5.2 测量模型的检验51-55
- 5.2.1 企业社会责任测量模型检验52-53
- 5.2.2 组织自尊测量模型检验53-54
- 5.2.3 员工敬业度测量模型检验54-55
- 5.3 人口统计变量及其他控制变量分析55-62
- 5.4 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62-65
- 5.4.1 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自尊的相关性分析62-63
- 5.4.2 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敬业度的相关性分析63-64
- 5.4.3 组织自尊与员工敬业度的相关性分析64-65
- 5.5 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65-75
- 5.5.1 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自尊的回归分析66-67
- 5.5.2 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敬业度的回归分析67-70
- 5.5.3 组织自尊对员工敬业度的回归分析70-71
- 5.5.4 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检验71-7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5-87
- 6.1 主要研究结论75-76
- 6.2 结果讨论76-80
- 6.2.1 人口统计变量及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77
- 6.2.2 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自尊的正向预测作用77-78
- 6.2.3 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敬业度的正向预测作用78-79
- 6.2.4 组织自尊对员工敬业度的正向预测作用及中介作用79-80
- 6.3 对管理的几点启示80-84
- 6.3.1 重新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81
- 6.3.2 企业重视员工的组织自尊,努力提高其水平81-82
- 6.3.3 改善各方面企业社会责任,提高组织自尊和员工敬业度82-84
- 6.4 局限性与展望84-87
- 6.4.1 本研究的局限性84-85
- 6.4.2 未来的研究方向85-87
- 参考文献87-91
- 附录一91-94
- 附录二94-102
- 致谢102-10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吾;关于我国企业员工敬业度问题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年22期
2 曾晖,韩经纶;提高员工敬业度[J];企业管理;2005年05期
3 高成丽;姚玲灵;;如何提高员工敬业度[J];人才资源开发;2007年09期
4 程雪;;员工敬业度理论研究述评[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9期
5 胡薇薇;;员工满意度与员工敬业度之比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年02期
6 方来坛;时勘;张风华;;员工敬业度的研究述评[J];管理评论;2010年05期
7 李晨曦;;浅析员工敬业度[J];现代商业;2010年15期
8 赵欣艳;孙洁;;员工敬业度研究综述与展望[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王平换;刘城;王芊霖;;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3期
10 邬慰娟;;知识型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综述[J];中国市场;2011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贤华;;运用需要层次理论来提升员工敬业度水平[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公;怎样求解员工敬业度低的难题[N];中国财经报;2012年
2 刘英团;员工敬业度低亟须深化国企人事制度改革[N];青岛日报;2012年
3 马可佳;战略与文化“掐架”毁掉员工敬业度[N];中国商报;2013年
4 黄冲;企业员工敬业度下降 流动性趋高[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低员工敬业度谁之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6 志灵;没有利益共享机制谈何提高员工敬业度[N];嘉兴日报;2012年
7 张贵峰;“中国员工敬业度最低”说明了什么[N];中国商报;2012年
8 魏文彪;尊重权益才能提高企业员工敬业度[N];中国财经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周宝来;金融行业员工敬业度最高[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郑立华;中国员工敬业度的高与低[N];中国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安元;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王默凡;知识型员工天职取向、员工敬业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3 闫艳玲;积极领导对员工敬业度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玉海;企业员工敬业度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2 孙洁;员工敬业度定义与结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3 冷媚;企业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沈纤竹;A公司员工敬业度的调研与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5 于佳欣;个人—企业价值观匹配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静;民营医院员工敬业度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陈力;A公司员工敬业度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王影;互联网行业员工组织认同感与员工敬业度的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9 庞洁;互联网企业知识型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吴瑞华;GZ中国公司员工敬业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20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72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