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课堂多模态教学现状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多模态教学现状的考察 出处:《中山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多模态教学主张运用多种符号模态(语言、图片、文字、动作、视频等)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语言学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多模态在各个领域及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将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引入到了对外汉语课堂中。通过对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两个初级汉语进修班的多模态教学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了解到了现阶段我院教师在综合读写课上的多模态使用情况以及各个模态在不同课堂环节的搭配效果。并结合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掌握了我院初级汉语进修班的学生们对各个模态的接受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模态都在课堂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语言的输入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语言模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和意义,灵活选用其他模态。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梳理,我们发现不同课堂环节中模态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模态与模态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语言、图像和动作的互相补充,语言和文字的互相强化,以及文字对语言的干扰。总之,多模态的使用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使知识更加容易记忆和理解外,还可以使学生尽早接触近乎真实的语境,消除异国差异感,提高交际能力。
[Abstract]:Multi-modal teaching advocates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symbolic modes (language, pictures, words, action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ulti-modal in various fields and teaching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tudy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wo primary Chinese advanced classes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hinese Institute. At the present stage, we understand the multi-modal use of teachers in the comprehensive reading and writing class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odes in different classroom links, and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naire for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mod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lassroom. The input of language is always the first. On the basis of language mode, the teacher chooses other modes flexibly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eaching. We find that the choice of modes in different classroom links is not the sam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s and modes also presents a variety of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anguage, images and actions complement each other, language and text mutually strengthen each other. In short, the use of multi-modal language can not only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in class, make knowledge easier to remember and understand, but also make students contact with near-real context as soon as possible. Eliminate the sense of heterogeneity and improv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张志敏;;多模态视角下诗画语篇解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曾庆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模态性及其作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李战子;陆丹云;;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J];外语研究;2012年02期
4 蒋婷婷;;多模态隐喻建构的认知初探[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年02期
5 李力;;幽默的多模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陈明瑶;谢莉;;论多模态隐喻的认知和情感说服功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王小梅;;多模态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北方文学(下旬);2012年11期
8 王娣;陈海庆;;多模态语篇中模态间的协同关系[J];知识经济;2013年09期
9 杨旭;汪少华;;电视广告音乐的多模态隐喻机制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2013年03期
10 陈金莲;;多模态语篇的接受美学价值取向[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爱东;谷珍;杨燕平;白鹤;;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及效果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2 张霄军;;多模态语料库:抢救濒危语言的有效途径[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夏凡;王宏;;多模态情感数据标注方法与实现[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4 赵贤;;多模态基底系统性质研究[A];2010年全国应用逻辑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友安;胡云安;周绍磊;;Hammerstein系统的多模态模型及其两步辨识法[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钟若飞;郭华东;王为民;朱博勤;;SZ-4多模态传感器辐射模态数据处理与应用评价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康志峰;;口译中多模态的AA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俊辉;李文政;李学军;;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医疗设计与肿瘤精确治疗[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9 孟祥亮;史元春;杨欣;;基于分层原语的多模态输入统一访问接口[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华东;王为民;朱博勤;;多模态传感器辐射模态数据在SZ-4飞船模拟验证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刘垠;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罗绵卫 王建成;中国航天科工高分专项实现零突破[N];中国航天报;2011年
3 记者 刘钊 通讯员 唐世浩 刘瑞霞;三维大气体可视技术取得初步突破[N];中国气象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莹;多模态语篇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2 周燕红;幽默广告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于萍;购物网站的多模态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周娜;语文课程中的多模态素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5 邵爽;教科书多模态语篇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苗苗;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裴晓娜;多模态奥巴马竞选海报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窦红双;话语的多模态性:理论与实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龙艳琴;汉语房地产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12年
10 袁艳艳;动态多模态话语的模态协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9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409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