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交际性练习题分析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8-01-13 12:48

  本文关键词: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交际性练习题分析与设计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交际性练习 汉语交际能力 交际教学法


【摘要】: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语境下的交际训练,所以“交际”既是语言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是方法。作为连接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的纽带,对外汉语教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随着语言教学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真实的语境和交际性训练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际性练习应当为教师和学生达成这一目标提供便利。本文拟通过访谈和调查方法,对目前中高级口语教材中交际性练习的设计进行一次探索性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对象。然后从三个方面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先从对外汉语教材和练习的研究入手,把握当代汉语教材用语言做事和重视真实性的编写思路;其次,笔者总结了汉语交际能力训练的相关研究;最后笔者聚焦于本文所要研究的交际性练习,总结前人的研究,并从中发现问题,找到本文的切入点。第二章首先对交际性练习做了界定,然后对语言交际能力和交际教学理论两个概念进行梳理,从目标和途径两个角度整理了交际性练习的理论要求。第三章结合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通过半结构化教师访谈和留学生的调查问卷收集了一线教师和部分中高级留学生对口语教材交际性练习的意见,对访谈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整个调查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对5位汉语教师进行访谈,整理出本文交际性练习研究的框架,即练习目的、内容、形式和反馈;第二阶段主要是对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并分析了留学生对交际性练习的评价。第四章是针对上一章的调查,举例分析目前交际性练习设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根据理论和调查结果,笔者在第五章提出了交际性练习设置的初步框架,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具体说明。 本文是对交际性练习设计的初步探索,以交际法为途径,以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分析了交际性练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但还需要经过更多调查和研究,才能使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交际性练习更加系统、完善。
[Abstract]:The ultimate goal of language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learner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which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ommunicative training in the real context. Therefore, "communication" is the go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s a link between teachers, student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s for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anguage is not a churc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eaching theory and teaching theory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rough real context and communicative training. Communicative exercis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xtbooks, should facilitat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chieve this goal. This paper makes an exploratory study and analysis on the design of communicative exercises in medium-high-level spoken English textbook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objects are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starting with the study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exercises for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e can grasp the writing ideas of using language to do thing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authenticit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Secondl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of Chines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raining; Finally,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communicative exercises to be studied i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finds out the problems from which to find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is paper. Chapter two defines the communicative exercises. Then it combs the two concepts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theory, and arranges the theoretical requirements of communicative exerc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al and approach. Chapter three combin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hrough semi-structured teacher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his paper collects the views of front-line teachers and some senior students on communicative practice in oral teaching materials. The whol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o interview five Chinese teachers to arrange the framework of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ve exercises in this paper, that is, the purpose of practice. Content, form and feedback; The second stage i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llating and analyzing the evaluation of communicative exercises. Chapter 4th is a survey of the previous chapt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d investigation result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preliminary framework of communicative exercise setup in Chapter 5th. And to each link carries on the concrete explanation. This paper i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design of communicative exercises. With communicative approach as the approach and Chines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s the go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ommunicative exercises, but it still needs mor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 order to make ou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communicative exercises more systematic and perfe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洁;;提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水平的思考[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8期

2 余杨;;对外汉语初、中级教材(英汉版本)中的同义方位词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3 徐品香;;词语译释中文化涵义的疏漏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4 衣玉敏;;对外汉语国别教材建设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1年15期

5 王茜;;陶行知语言文字教育思想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6 张瑞萍;;试论对外汉语辅助教材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朱天娇;方磊;;“掉”的相关句法现象与对日韩学生汉语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张如梅;;对外汉语教材民俗文化内容的编写设想[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李泉;;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10 李有虎;;略读·精读·尝试运用——初中文言文和古代诗词教学之管见[J];语文学刊;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冰;贺洁星;;中文出版迈出国门,路有多远?——对对外汉语出版调查的思考[A];出版业调查报告——第四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4年

2 赵越;;对外汉语教材520高频用字部件浅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焱;孟繁杰;;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汉字输入量及字目选择[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欧妮;;突显地域性 增强实用性——由通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5 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周健;陈萍;;试论汉语语感教学与教材创新[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杜晶晶;;对外汉语初级词汇的义位存在研究——基于两套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义位的计量研究[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苗强;;北语社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实践与探索[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邓时忠;;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思考[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同用;;关于编纂现代汉语常用实词搭配词典的设想——以第二语言学习者为使用对象[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王东;对外汉语教材 重大出版项目年内“频发”[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记者 海霞 曹永兴;首套中医类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3 见习记者 王莹;对外汉语教材“墙外香”[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记者 孙海悦 章红雨;人教社研讨对外汉语教材“走出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田睿;人教社第二届对外汉语教材研讨会召开[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李纬娜;对外汉语教材应尽快适应时代需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王玉梅;北语社:汉语教材驱动输出跃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章红雨;对外汉语教材离世界有多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章红雨;北美分社:北语社“走出去”新一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10 记者 李雪林邋实习生 李媛;应制定不同国别语种汉语教材[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志山;定制式数字化汉语教材辅助分析与重组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边成妍;韩中两国本科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比较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陈敬玺;国际汉语语言交际能力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环宇;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交际性练习题分析与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钱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转折复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3 袁冉;对外汉语教材与汉语母语语文教材词汇层级性对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陈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量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赵子健;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扬;初级汉语综合教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乔丽坤;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练习的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8 白家楹;两岸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内容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张连颖;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词语注释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10 林敏;以学习者为评估者的对外汉语教材评估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8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418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c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