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把”字句的三个平面分析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1-19 11:29

  本文关键词: “把”字句 句法结构 语义结构 词用结构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惑问题,提出了其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结构模式。特别对十分复杂的语义结构进行了详尽地描写,指出“把”字句补语的语义指向对其所以成为“把”字句起着选择和限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将“把”字句分为“不可转换式”、“条件转换式”和“自由转换式”三大类。三大类共包含十五种句式。通过对这三类、十五种句式的细致分析,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由此,采用三个阶段、五个步骤的教学方法,组织循环式教学,便可能使学生完成从语法化过程向语用化过程的转变,最终真正掌握“把”字句。
[Abstract]:Aiming at the puzzling problem of "Ba" sentenc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ts structural patterns in three aspects: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especially describes the very complicated semantic structure in detail.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emantic direction of the complement of "Ba" sentence plays a role of choice and restriction to the sentence of "Ba". On this basis, the "Ba" sent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irrevocable form". "condi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free transformation" are three categories. The three categories contain 15 kinds of sentence patterns. 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types and 15 kinds of sentence patterns, a true and reliable conclusion is drawn. Thus, three stages are adopted. The five-step teaching method, organizing the circular teaching, may make the students complete the transition from grammaticalization to pragmatization, and finally grasp the word "Ba".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国际交际学院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惑 “把”字句历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所谓重点,就是“把”字句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特别高。笔者统计了四千多个动补宾句式,其中“把”字句就有五百多个,占百分之十二左右;所谓难点,就是教会留学生有意识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全;“把”字句的原型用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丁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陈昌来;现代汉语介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刘培玉;把字句研究评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莫红霞,张学成;汉语焦点研究概观[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张谊生;;现代汉语“把+个+NP+VC”句式探微[J];汉语学报;2005年03期

7 史金生;谈“把”字句中的“过”[J];汉语学习;1988年03期

8 余文青;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调查报告[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9 岳中奇;处所宾语“把”字句中动词补语的制约机制[J];汉语学习;2001年02期

10 刘颂浩,汪燕;“把”字句练习设计中的语境问题[J];汉语学习;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陆汝占;靳光瑾;;寻求对外汉语教学和计算机共同适用的语义解释方法[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2 曾金金;;由平衡语料库和中介语语料看汉语被字句表述的文化意蕴[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旺喜;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姝慧;现代汉语致使句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6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7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赵贤德;句管控下的“V成”结构及相关小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蚁坤;汉语被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和使用条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贺晓玲;两种表致使义句式的异同考察——“使”字句和“把”字句[D];暨南大学;2001年

3 林载浩;韩国学生习得“把”字句情况的考察及偏误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4 孙红玲;从量变到质变[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5 高红;韩国学生习得汉语不同类型“把”字句“内部结构成分”的言语加工策略[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解晓宁;留学生看图写话中典型“把”字句表现分析及其对教材编写的启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李凌;语法的“三个平面”对汉语句子认知加工的影响[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张兴旺;现代汉语标志型被动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邵洪亮;“V在+L”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志英;英汉主位结构对比与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敏;;浅析新疆汉语方言中“把”字句的泛用及其原因[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金燕;李明;;关于影视语言语义结构的断想[J];新闻爱好者;2011年17期

3 李飞;;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把”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4 赵睿;;任务型教学理念下的瑜伽汉语课“把”字句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5 朱怀;;工具宾语句的语义结构及论元表征[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苏莉莉;;“把”字句的体态选择限制条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7 张成功;严娟珍;;语法与语义:形式与内容[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8 王彦p,

本文编号:1443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443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