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借代-隐喻连续体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1-30 09:54

  本文关键词: 借代-隐喻连续体 英语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出处:《语言教育》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量概念隐喻以概念借代为基础发展而来,形成借代-隐喻连续体,其理据在于始源域与目标域存在某种共同特征,人们对始源域和目标域的体验有相同之处。在英语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借代-隐喻连续体有助于学生把握语言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目标概念的语义拓展网络,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a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conceptual metonymy and form metaphorical continuum. The motivation lies in the existence of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origin domain and the target domain. There are similarities in the experience between the origin domain and the target domain. Explaining metaphorical continuum to the studen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elps students grasp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phenomena.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help students to grasp the semantic expansion network of target concept in a short tim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vocabulary learning.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分类号】:H319.3;H195
【正文快照】: 1.引言 Goossens(2002:356-369)将隐喻和借代交织借代-隐喻连续体(the metonymy-metaphor在一起的现象分为四类:(1)源于借代的隐喻continuum)(Dirven,2002)是认知语言学者近年来 (metaphor from metonymy),⑵隐喻中有借代在对概念隐喻和概念借代这两种认知机制所做的 (metony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贾冬梅;苏立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读古代汉语中“天”的概念[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2 贾冬梅;蓝纯;;五行之“火”行背后的概念借代和隐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陶嘉玮;;电影《雪国列车》的隐喻性解读[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06期

2 王东山;;认知视阈下“火”的情感语义阐释[J];名作欣赏;2014年24期

3 贾冬梅;苏立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读现代汉语中的“天”概念[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任继愈;;试论“天人合一”[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01期

2 贾冬梅;蓝纯;;“Water”与“水”的认知词义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正恒;;探究语境输入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01期

2 孙玉之;;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J];快乐阅读;2012年36期

3 俞颖;;加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尝试[J];科学大众;2007年02期

4 黄引;;认知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08年07期

5 董成慧;;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中);2012年08期

6 路温睿;;利用多种渠道,优化英语词汇教学[J];考试周刊;2012年62期

7 张彦银;;让学生走出词汇学习的“沼泽地”[J];甘肃教育;2011年05期

8 ;[J];;年期



本文编号:1475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475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6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