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式焦点”理论的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把字句教学研究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 切入点:把字句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把字句一直被认为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把字句本身的特殊性固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而我们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方面对把字句的解释和设计也还不尽合理。本文以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为研究对象,考察将“形式焦点”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的可行性,并辅以相应的实证调查与分析。首先,通过对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研究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现行对外汉语教材的考察,我们发现,无论是该领域的研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均已意识到把字句教学应该结合语言环境,加强语用教学,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此外,留学生把字句习得情况的调查分析也表明,学生中普遍存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把字句的情况,他们对把字句的语用条件并不清楚。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没有有效地将“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其次,通过对“形式焦点”理论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可知,“形式焦点”理论的中心理念在二语教学领域获得了普遍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证明,但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实例还很少见。基于上述思考和分析,本文探讨了“形式焦点”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的理论基础及教学设计原则,同时还专门设计了一堂把字句教学实验课加以实践,并对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Abstract]:Grammar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ts teaching effect directly affects students' mastery of Chinese. It is also a difficult point. Of course,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entence itself is an unavoidable factor. However, the explanation and design of Ba sentence in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re not quite reasonable. This paper takes the "Ba" sentence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theory of "formal focus" to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upplemented by corresponding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material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e find that both scholars and teachers in this field have realized that the teaching of words and phras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he pragmatic teaching is strengthened, but the actual effect is not satisfactory. In additi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cquisition of words and sentences by foreign students also show that there is a general situation among students that they do not know when to use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ey are not clear about the pragmatic conditions of Ba sentence. Thus, it can be seen that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does not effectively combine "form" with "meaning". Secondly, Through a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theory of "formal focus", we can see that the central concept of the "formal focus" theory has gained universal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proof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the above thinking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aching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formal focus" theory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t the same time, a special experiment course is design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t the primary stage.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洁;;提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水平的思考[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8期
2 余杨;;对外汉语初、中级教材(英汉版本)中的同义方位词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3 徐品香;;词语译释中文化涵义的疏漏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4 黄新强;;论现代汉语把字句中“把”的词类归属[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衣玉敏;;对外汉语国别教材建设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1年15期
6 王茜;;陶行知语言文字教育思想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7 黄新强;黄婷婷;;保留宾语把字句的句法生成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孙立新;;关中方言“了”字初探[J];唐都学刊;2011年04期
9 张瑞萍;;试论对外汉语辅助教材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朱天娇;方磊;;“掉”的相关句法现象与对日韩学生汉语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冰;贺洁星;;中文出版迈出国门,路有多远?——对对外汉语出版调查的思考[A];出版业调查报告——第四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4年
2 赵越;;对外汉语教材520高频用字部件浅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焱;孟繁杰;;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汉字输入量及字目选择[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欧妮;;突显地域性 增强实用性——由通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5 郑定欧;;汉语动词词汇语法[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健;陈萍;;试论汉语语感教学与教材创新[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杜晶晶;;对外汉语初级词汇的义位存在研究——基于两套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义位的计量研究[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苗强;;北语社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实践与探索[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郭沫若;;致周扬等[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王东;对外汉语教材 重大出版项目年内“频发”[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记者 海霞 曹永兴;首套中医类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3 见习记者 王莹;对外汉语教材“墙外香”[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记者 孙海悦 章红雨;人教社研讨对外汉语教材“走出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田睿;人教社第二届对外汉语教材研讨会召开[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李纬娜;对外汉语教材应尽快适应时代需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王玉梅;北语社:汉语教材驱动输出跃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章红雨;对外汉语教材离世界有多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章红雨;北美分社:北语社“走出去”新一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10 记者 李雪林邋实习生 李媛;应制定不同国别语种汉语教材[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志山;定制式数字化汉语教材辅助分析与重组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边成妍;韩中两国本科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比较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张伯江;施事和受事的语义语用特征及其在句式中的实现[D];复旦大学;2007年
5 冯文贺;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武汉大学;2011年
6 刘黎岗;重庆话口语中话题的结构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王迈;语言形式化原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赵贤德;句管控下的“V成”结构及相关小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钟小勇;重动句信息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叶;基于“形式焦点”理论的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把字句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钱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转折复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3 袁冉;对外汉语教材与汉语母语语文教材词汇层级性对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陈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量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赵子健;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扬;初级汉语综合教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乔丽坤;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练习的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8 白家楹;两岸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内容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张连颖;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词语注释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10 林敏;以学习者为评估者的对外汉语教材评估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63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56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