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关系动词的鉴定标准

发布时间:2018-04-03 02:16

  本文选题:关系动词 切入点:语言信息处理 出处:《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摘要】:本文讨论关系动词的鉴定标准问题。关系动词的语义特征是表示其所连接的前后两个成分之间的同一或类属关系 ,句法特征之一是其后不能带表幅度或次数的数量词语 ,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的词才是关系动词。据此 ,本文筛选出 37个关系动词。从语言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 ,本文认为 ,由关系动词组成的句法结构为“主 +系 +表”。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of relational verbs.The semantic feature of a relative verb is the same or gene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elements that it joins. One of the syntactic features is the number of words that cannot be followed by a table of magnitude or number of times.Words that must have both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relational verbs.According to this, 37 relative verbs are screened out in this paper.In view of the need of langu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composed of relational verbs is the "principal line table".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力;中国文法中的系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7年01期

2 陆俭明!10087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3 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01期

4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哲学研究;195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李冠华;;处宾动趋结构初探[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4 周国光,黎洪;现代汉语制作动词的配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龚群;康德、黑格尔主体哲学的内在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徐茗;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李彦;;关于“们”的一点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8 何亚萍;;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周海霞;;汉语同源词研究历史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唐爱华,张雪涛;宿松方言的结构助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治敏;俞士汶;;人称代词和名词的歧义消解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施栋琴;;从篇章的角度看汉语的“名-代/代-名”同位结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淑艳;;英语not和汉语“不”的句法特征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阚道宏;吴文虎;;句法知识在语音输入系统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6 陈丽安;;用电脑幻灯片使整体性、互动式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成为现实[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7 周守晋;;汉语课怎样解释语法点——理解语法点的实质,简化解释方案[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8 陈昌来;李琳;;《儿女英雄传》的“被”字句及相关问题考察[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邓守信;;从第二语言习得看被动句[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斌;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熊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伟;语块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莹;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鹿楹鑫;基于韩国人认知方式的初级阶段“V+来/去”结构的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0年

4 刘金;对外汉语中的不定时时间副词的教学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焉德才;论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精读课词汇教学的原则和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朱彦;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词素义的提示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叶翔;留学生汉语常用副词偏误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8 王晓亮;汉语一价动词的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蔡建丰;以英语为母语者对汉语疑问句的习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詹思瑜;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模型[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真;;程度副词在表示程度比较的句式中的分布情况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2期

2 赵金铭;;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教学主旨[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3期

3 理查德·T·汤姆逊,鲁健骥;美国汉语教学综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

4 陆俭明;关于汉语虚词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

5 黎天睦,姚道中;美国的语言教学法——兼谈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

6 吴英成;关于华语语法教学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03期

7 郑懿德;外国留学生汉语专业高年级语法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04期

8 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柯彼德;;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语法体系急需修改的要点[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振华;张凤;;对外汉语视域下的姓氏文化教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张晓颖;;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探析[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3 蔡晓丽;;语用负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4 孙超;;认知理论在词缀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5 李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年03期

6 孙惠;;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浅谈“啦”的用法[J];华章;2011年13期

7 李美杰;;浅析语境、语境导向与对外汉语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刘柳;阚婷婷;;对外汉语教学图示教学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苗培颖;;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境释词法[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杨瑾;;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方法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柔;;汉语文本检索软件CCRL[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3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4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5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6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7 易绵竹;毕玉德;;面向网络时代的语言信息处理[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语言大学 吴竟红;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文化素质的要求[N];光明日报;2005年

2 ;中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6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冯志伟;汉语拼音是语言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N];光明日报;2000年

7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长 曲德林;面向网络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01年

8 文汉;北京语言大学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记者 郭晓虹;让汉语教学走向全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10 居峰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长征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孙Y冒,

本文编号:1703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03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b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