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形状量词研究
本文选题:形状量词 + 汉语国际教育 ; 参考:《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量词是汉语乃至汉藏语系中独具特色的一类词,也是一个集民族特色和丰富性于一体的词类,但在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中相对于其他词类来说稍显薄弱,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压力。如何有效的缓解这种压力,进而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带来动力,是汉语国际教育量词研究的重要任务。形状量词作为量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义特征明显和与所搭配对象意义密切相连的特征,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本文选取“形状量词”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量词研究的突破口。本文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留学生的偏误分类型、分国别、分证书等级进行了详尽考察和分析,并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全面搜集语料,做出科学的数据统计,对其中涉及形状量词2163个例句进行整理和研究,分析了留学生发生偏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教学策略。以期本文可以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提供资料基础,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尽绵薄之力。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三部分,其中形状量词的研究及趋势从汉语量词本体方面的研究现状、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趋势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与讨论。第二章形状量词的偏误情况考察。从宏观的角度将形状量词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体状四大类,从偏误类型、留学生证书等级、国别这三个方面对其偏误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考察。一是将形状量词的偏误按照错用、别用、多用、漏用四种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并逐一统计形状量词不同偏误类型的偏误率;二是分别对A级、B级、C级和无证书不同证书等级的留学生形状量词使用偏误按照四种偏误类型进行全面系统考察,逐一统计不同等级留学生在使用形状量词时不同偏误类型的偏误率;三是对韩国、日本、美国和泰国四个国家的留学生的偏误情况分国别按照四种偏误类型进行全面的考察,逐一统计不同国家留学生在使用形状量词中出现的不同偏误类型的偏误率;四是将偏误率超过30%的重大偏误情况,分证书等级和国别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为形状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提供翔实资料。第三章形状量词的偏误类型与原因研究。在全面系统形状量词偏误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形状量词的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首先对形状量词的错用、别用、漏用、多用四种情况分别从留学生证书等级、国别和普遍偏误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然后从汉语本身的因素、教学方面的因素、学习方面的因素探讨产生偏误的原因,其中汉语本身因素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教学方面的因素则包括课堂组织形式、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材三个方面;学习方面的因素则包括母语知识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以及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三个方面。第四章形状量词的教学建议和策略。首先将形状量词分为点状量词、线状量词、面状量词、体状量词四大类,基于偏误分析得出的结果,从微观的角度对14个形状量词逐一提出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不同国别、不同证书等级的具体教学建议;其次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形状量词的教学策略,包括本体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偏误研究与教材编写相结合、偏误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偏误研究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四个方面。第五章结语。对形状量词的偏误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相关教学建议和策略,以期将本文研究与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makes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mistakes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 In order to provide a detailed information for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shape quantifiers ,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ypes and causes of errors in the form of shape quantifiers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敏;;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语义特征[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12期
2 陈冉;;量词“条”的产生及其发展[J];绥化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周永军;;汉语量词“颗、粒、点”来源探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牟明磊;;个体量词“条”与“根”的辨析及其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年12期
5 郑娜;杜瑞;;“个”的用法探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J];文学教育(上);2012年08期
6 王思思;;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韩瑞娟;;形状量词隐、转喻同现的认知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2期
8 关执印;;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偏误类型分析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张蕾;;认知理论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王云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形象色彩[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番秀英;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俞娇;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量词编排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卢璐;个体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周飞飞;韩国留学生汉语名量词教学方法探讨[D];吉林大学;2014年
4 吴霞;对泰汉语动物类个体量词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黄代玉;中级阶段日本学生常用个体量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6 颜景凤;《新实用汉语课本》量词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7 廖洪花;汉语个体量词的偏误分析与教材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郭娟;汉、泰、日、韩、越语长条形量词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薄莹;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常用物量词偏误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淋润;从对外汉语视角看现代汉语量词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39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839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