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教学改革构想——词语的集中强化教学
本文选题: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 参考:《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分类号】:H19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岩;论Chomsky语言学理论的哲学基础[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4期
2 邢程;多语际迁移与大学法语语法教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谢芳芳,谢燕燕;语言的认知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李青云;邱凌云;;让“习得”与“学习”共同参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朱松华,武月明;连接论:对基于计算机隐喻的认知模型的质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7 曹志希;王晓丽;刘伟;;二语习得的社会认知基础[J];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8 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9 段恩香,周统权;乔姆斯基的词库理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1期
10 穆凤英;乔姆斯基心理语言观及其在心理语言学上的地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十周年而作[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2 徐昌火;甘良梅;赵汶修;;中高级韩国学生汉语合成词习得研究[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陈贤纯;;强化教学:提高效率之路——《汉语强化教程》的编写与实验[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4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旺喜;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谦功;外国学生汉语让步式复句习得研究及教学新思路[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林勇明;泰国学生汉语定语顺序的偏误分析及其习得顺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金麟;精读课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4 赵万勋;一年级留学生言语表达中“被”字句调查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5 何涛;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6 许哲;朝鲜族小学生汉语述补结构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2002年
7 解晓宁;留学生看图写话中典型“把”字句表现分析及其对教材编写的启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李珍;英语口语错误分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晓燕;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对话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沈学牧;对韩国留学生典型语气词“吗,,呢”习得过程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淑华;陶桂凤;;二语习得中石化现象产生的认知原因及应对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刘海瑛;;显性和隐性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认知功能[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3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生汉语学习活动调查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中伟;;语言教学中形式与意义的平衡——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二[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丰国欣;;第二语言心理表征的认知网络结构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慧;;从输入到输出的习得过程及其心理机制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麟;精读课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2 曾祯;程序性词汇与二语写作质量: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孙欣平;论元认知知识在学习策略框架中的地位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润;引述及其使用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程媛;浅谈交替传译中笔记的作用及记录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曹园缘;论跨文化因素对口译的影响及其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殷晓琴;面向初级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教学常用交际项目图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周维维;图式理论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若瑜;欧美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口语流利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05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0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