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
本文选题:叙事语篇 + 句法位置 ; 参考:《汉语学习》2003年06期
【摘要】:本文从汉语本体方面对叙事语篇 NP省略进行了分析描述 ,归纳出了各种省略模式 ,并阐明了该研究在对外汉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escribes the NP ellipsis in narrative discourse from the aspect of Chinese ontology, sums up various ellipsis models, and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is study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
【分类号】:H1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侯家旭;论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叶荭;试论培养大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实际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余丽君;语篇——英汉翻译的基本单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罗思明,李建军;词语搭配浅论[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赵宏伟;;英汉人称指示语先用现象对比及其翻译[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唐静;汉英双语中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邓芳;英语语篇的连接手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彭宣维;时态选择的系统性及其所体现的时间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10 文军,董平荣;第三人称隐性指称的图式理解模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孙雁雁;;怎样通过朗读提高中级阶段留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梁敬美;;韩、中汉语使用者在“这—”、“那—”使用上的异同点[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黄立;;日本留学生汉语转折复句的习得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崔建新;张文贤;;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5 朱其智;;“由”字句的语篇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余维;;话语指示的语用对比分析与应用[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马红妹;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上下文语境的表示与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郭忠伟;作战文书自动生成理论及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8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向阳;电视新闻话语分析举隅[D];暨南大学;2000年
2 张伟;文体分析在科技英语汉译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汪望珠;语篇分析理论在语言测试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崔玉芹;论语篇连贯的静态与动态分析[D];延边大学;2000年
5 张海华;论以语篇作为翻译单位[D];延边大学;2000年
6 赵伟;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7 胡仲明;商务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唐建萍;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许朝阳;文体学与英语口语理解[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长娟;科学语体篇章的分析与教学实践[D];黑龙江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绍曾;叙事语篇的多层次语义结构[J];外语研究;2003年01期
2 马博森;关联理论与叙事语篇[J];现代外语;2001年04期
3 王梅花;;英汉叙事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对比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赵秀凤;;自由间接话语的认知操作[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王昀;;叙事语篇连贯性的象似性视角研究[J];作家;2011年12期
6 贺学勤;;叙事语篇主题发展的时间认知建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赵秀凤;;叙事语篇中语篇视角的认知构建模式[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赵秀凤;;语篇视角的语言表达——以“言语场景”为基础的认知构建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9 赵秀凤;;叙事语篇中视角交汇的认知解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任绍曾;;Yes和No在叙事语篇中的功能:认知功能视角[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余泽超;英汉叙述语篇中句内下指现象的认知功能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王燕;新闻语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岩;功能视角下的普通话儿童3岁前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文佳;动态语境视角下的叙事性语篇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张毅;文化语境与语篇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汲克龙;两至四岁汉语儿童叙事语篇生成能力的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潘丽霞;叙事语篇连贯的象似性视角解读[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田然;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陈思;叙事语篇中空间指示语的认知阐释[D];西南大学;2012年
7 周江平;个人经历叙事的语言产生和工作记忆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王蕾;叙事模式与叙事语篇分析[D];湘潭大学;2007年
9 罗茜;关于叙事时间对叙事语篇理解促进的一项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彭彩红;留学生汉语叙事语篇零形回指的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62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6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