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比”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选题:“比”字句 + 对外汉语教学 ; 参考:《现代交际》2013年09期
【摘要】:"比"字句是在现代汉语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句式,《马氏文通》最早将其纳入语法范畴进行研究,之后对"比"字句的研究就逐渐走向成熟。"比"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对"比"字句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析,帮助对教师教学和留学生更好地使用"比"字句。
[Abstract]:"Bi" sentence is a kind of sentence pattern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modern Chinese. Ma Shi Wen Tong first studied it into grammatical category, and then gradually matured the study of "Bi" sentence. " "Bi" sentence is also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bi" sentence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to help teachers and foreign students better use "Bi" sentence.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殷志平;;“X 比Y 还 W”的两种功能[J];中国语文;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袁卫华;;《五灯会元》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徐茗;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高华;;汉语里的“话题问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蒋庆荣;;汉语和日语条件句的对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邢红兵;张旺熹;;现代汉语语法项目的标注及统计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建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疑问句使用情况调查[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劲荣;;内涵、外延与汉语修饰成分的标记隐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10 庞文斌;张国煊;曹恬;;基于规则和统计的汉语浅层句法分析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玉婷;汉语会话他启自修型修正的互动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戴佳;现代汉语特殊结构“V+得+发+X”[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婷;;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原则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4期
2 蒋珠铸;;“千万”与“万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体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3 金晓峰;;绝对程度副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袁小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乔燕妮;;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字句[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9期
6 刘晓玲;;“比”字句在对外汉语中的教与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5期
7 王素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吴中伟;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中的主语和主题[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9 余敏;;“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不比”的语用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刘晓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合文化因素[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3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4 实习生 苏瑞霞;“汉语热”凸显对外汉语人才紧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冰洁;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人事报;2007年
6 刘菲;扬起语言的风帆,让中华文化远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本报记者 红娟;李朋义:厉兵秣马“抢滩”对外汉语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执笔 高赛;汉语“走出去”是件大好事[N];光明日报;2010年
9 记者 冯爱君;我省将派20名赴美汉语教学志愿者[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10 记者 郝中实;政协委员建议加快汉语“走出去”[N];北京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梁华荣;西周金文虚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孙Y冒,
本文编号:2091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09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