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V一V”和“VV”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8-07-03 07:43

  本文选题:动词重叠 + 三个平面 ; 参考:《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年02期


【摘要】:本文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总结了"V一V"和"VV"在语义、句法、语用这三个方面的不同,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Abstract]:This paper sums 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V" and "VV" in semantic, syntactic and pragmatic asp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planes, hoping to be helpful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分类号】:H1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文旭;邢晓宇;;“限制”与“描写/非限制”之争的破与立:汉语名词修饰语研究新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04期

2 袁鹏举;李奕蓉;;认知视角下的“的”字结构转指构式及其认知转喻观[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年01期

3 沈家煊;;形式类的分与合[J];现代外语;2015年01期

4 潘秋平;;语法分析的取向和范畴再探——陈保亚《当代语言学》所引发的思考[J];语言学论丛;2014年01期

5 牛保义;;坚持形义一体,不能重义轻形[J];中国外语;2015年01期

6 李一如;;类型学视野下的黔东苗语量名结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7 陈莹;;语气词“倒好”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晓琳;三个域与时间副词[D];南开大学;2014年

2 邢晓宇;认知入景视角下现代汉语名词的修饰语研究:功能与语序漂移[D];西南大学;2015年

3 黄恩任;现代汉语否定结构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赖宁超;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万阳;构式语法视角下的英语轻动词构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王芳芳;表评价义“有+N”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刘桂群;“可A可B”格式的多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江;动词重叠研究概述[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2 陈前瑞!100083;动词重叠的情状特征及其体的地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3 陈青松,陈安平;动词重叠研究50年综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杨平;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5期

5 张晓涛;动词重叠的形式及相关问题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何艳辉;;论动词重叠的形式[J];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袁静;;试论动词重叠式所体现的“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8 王茂林;;留学生动词重叠式使用情况浅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4期

9 王红梅;;汉语共同语动词重叠系统性研究[J];学术交流;2007年12期

10 王红梅;;动词重叠研究的方言视角[J];方言;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贤钏;张积家;;形容词、动词重叠式认知的语义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尚英;;VV与V一V式动词重叠的特征调查研究[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华英;;仙游话动词的体和貌浅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鹭 周口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红梅;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Maharani(陈玉兰);汉语、印尼语动词重叠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来兴;宋元话本动词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周孟战;《孙真人千金方》动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路崴崴;“V一下”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孟艳华;事件建构与现代汉语结果宾语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王晓凌;论非现实语义范畴[D];复旦大学;2007年

8 丁崇明;昆明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蓓;广西桂平粤方言动词重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毅;动词重叠形式的制约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白雪佼;汉语动词重叠及其习得偏误考察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刘倩;整合:构式化的途径[D];西南大学;2015年

5 李丹阳;泰国留学生甲级汉语多义动词义项使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樊蓉;留学生汉语动词重叠习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强;中亚留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式习得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8 苏猛;高级阶段留学生习得动词重叠式偏误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绮;汉语动词重叠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陈杨;《红楼梦》前八十回动词重叠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92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092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