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词语与留学生的词汇教学
[Abstract]:The use of metonymy to create figurative metonyms is a major feature of Chinese and the focus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ontology, but it does not attract enough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an help foreign students to distinguish synonyms, distinguish similarities, and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by properly explaining metonymy in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metonymy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分类号】:H1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海虹;浅析《红楼梦》中回目的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许晓莉;英、汉委婉语[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朱丽玲;Transferred Epithet的表现形式及其修辞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刘晖;简析中阿颜色词的文化内涵[J];阿拉伯世界;2003年03期
6 许先文;英汉数词文化意义论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安俊丽;黄色彩对汉语词汇的文化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黄育才;英汉委婉语表达方式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卢小宁;从汉字“吃”看汉语词语的信息特征[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胡国强;试论东西方数字文化差异的成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韦忠生;;英语拟人句英译汉探微[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勇;维吾尔谚语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8 吴哲;现代俄语词汇的多义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满祥;澳门黑社会秘密语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钟建玲;英汉文化词语对比[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邓慧蓉;中国地名和文化关系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郑珂;中英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秀娟;英汉“中间阶段”情感的隐喻概念对比[D];延边大学;2001年
7 惠敏;英汉敬谦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杨宏伟;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宋红波;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其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楚云(Pattaya Tinnatayanon);从汉语熟语看中国传统等级观念[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道一;新中国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三十二年[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3期
2 Sh.G.H.;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筹备会在北京语言学院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3期
3 吕文华;谈结果补语的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3期
4 杨石泉 ,宋希仲;词组的结构与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3期
5 陈晨;;从对外汉语教学看文字改革[J];语文建设;1982年03期
6 吕必松;谈谈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2期
7 施光亨;外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2期
8 常敬宇;现代汉语词的语义域[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2期
9 ;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章程[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3期
10 ;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会成员名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江;;关于语文辞书词性标注的探讨[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2 陈Y,
本文编号:2280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280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