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汉语的国际化及传播与维护

发布时间:2019-01-04 14:37
【摘要】:汉语国际化的核心任务是普通话(包括汉语方言)与华语(包括区域华语)之间互相汲取养料,谋求汉语言文化在全球的国际化沟通与海外华语的区域性认同。对外汉语教学的国际化任务是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汉语国际化的传播途径,主要在于借助经贸交往、文化互动、民间活动等以推动汉语学习和使用。汉语国际化的维护途径,当务之急是建立各层汉语圈正常的沟通渠道。
[Abstract]:The core task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between Putonghua (including Chinese dialects) and Chinese languages (including regional Chinese) in order to seek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the world and the regional identity of overseas Chinese. The international task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 training model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form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main way to sprea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is to promote the learning and use of Chinese by means of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cultural interaction and folk activitie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it is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norm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for all levels of Chinese circle.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系
【分类号】:H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修娥;美国人眼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高教探索;2001年04期

2 郭熙;域内外汉语协调问题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3期

3 王学松;来华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红艳,张念;在穗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冯振业,杨鹤;对大学的第四职能: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些理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邵敬敏;石定栩;;“港式中文”与语言变体[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郭熙;“对外汉语学”说略[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5 陆丙甫,谢天蔚;对外汉语教学的经济原则[J];汉语学习;2004年04期

6 郭熙;论"华语"[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郭熙;马来西亚:多语言多文化背景下官方语言的推行与华语的拼争[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张寿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十个基本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03期

9 张向京;流行语翻译中的三个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01期

10 郭熙;普通话词汇和新马华语词汇的协调与规范问题——兼论域内外汉语词汇协调的原则与方法[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熙;;马来西亚槟城华人社会的语言生活[A];首届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巧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霍静宇;日本学生初级汉语叙述体语篇衔接手段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大西耕司;日本人的汉语拼音拼写错误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瑜;宁夏回族汉语嵌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爱君;语言态度的社会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晶晶;外地来沪白领青年的语言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宋文章;中学生英语学习失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薇;试论汉语称谓语的文化内涵[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菊华;医患言语交际得体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范文嫣;深圳特区河南移民的语码选择[D];暨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存志;;汉语能成为全球通用语吗[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2 陈莉;;汉语国际推广国内研究概述[J];大众文艺;2010年24期

3 王红梅;;“汉语热”与对外汉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4 本刊编辑部;;魅力汉语[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年06期

5 张志洲;;“中国机会”:汉语热的背后[J];世界知识;2006年11期

6 邹莉;;全球汉语热的文化联想[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32期

7 纪诗红;;论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推广[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9期

8 肖禾;世界“汉语热”方兴未艾[J];决策与信息;2005年09期

9 刘园婷;;“汉语热”与汉语国际推广的再思考[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1期

10 张玉梅;;全球汉语热背景下ZHC的定位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盛玉麒;;资源共享与中国语文的国际化[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凌德祥;;语言应用的国家战略与汉语教育的历史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3 文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体会与建议[A];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届“老有所为”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澄霄;;汉字在强势语言中的定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捷;;“沉浸式”汉语教学法在三星的实践[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邓军;李萍;;论全球语境下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杜国英;秦怡;;外语教学课堂策略研究[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丰;麻雪丹;;也谈“汉语拼音化”[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希杰;;第三届汉语修辞和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孝益;马来西亚再掀汉语热[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2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伊斯兰堡掀起汉语热[N];光明日报;2009年

3 石永春;汉语热在蒙古国持续升温[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记者 孙阳;世界“汉语热”背后有三大隐忧[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温饱型”教材对付不了汉语热[N];文汇报;2010年

6 米歇尔·蔡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 本报特约编译 晓妍;印尼掀起汉语热[N];世界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高靓;葡萄牙汉语热方兴未艾[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化先;汉语热之江西脉动[N];江西日报;2010年

9 傅振国;中国兴 汉语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傅振国;久有魅力 于今为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丽英(KATEMATU DUANGMANEE);泰国华侨学校汉语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冯忠芳(KIATTISAK SAE FONG);泰国中小学本土汉语教师发展的历时考察与标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YEAP CHUN KEAT(叶俊杰);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SIRIWAN WORRACHAIYUT(韦丽娟);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格桑多吉;基于Linux的藏文本地化研究[D];西藏大学;2008年

2 冯晓瑞;针对印尼中小学生的汉语教学法探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李国华;针对美国学生的汉字教学法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4 姜琦;美国幼儿汉语课堂的趣味性[D];浙江大学;2010年

5 朱羽颖;2010年汉英十大热词比较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阿西;印度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昭文;台湾地区华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颜婉琳;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针对海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总体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韩东;全球“汉语热”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10 王婧;国际学校汉语教学调研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00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400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6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