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故事”的教学:中国诚信故事的选文及教学处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19:56
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汉语教学,其本质是汉语和汉语文化的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对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语言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对象和内容。汉语教学在“中国故事”的传播方面有先天的优势。“中国故事”的传播要以语言教学为基础。本文将汉语教学置于传播学的视野下进行研究,以诚信故事为例,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以及传播效果的经典研究和实验,对汉语教学进行了重新审视,讨论了优势,也指出了目前的不足,并从教材选文和教学处理入手提出了符合传播规律并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改进方案。文章共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缘起、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研究所依据的理论、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对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故事”在汉语教学中的传播要素及其特点。首先介绍了目前大众传播模式下“中国故事”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媒、受众和反馈五个方面的局限。汉语教学在传播者的无意传播、课堂的媒介特性、规范的教学内容、优选的受众以及可扩大的传播效果五个方面的优势。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目前的教学在教学模式、选文、课堂处理和反馈系统四个方面的不足...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对象及范围
(一)传播学相关理论与汉语教学中的中国“诚信故事”传播
(二)“中国故事”概念下诚信故事的范围与要素
三 前人研究综述
(一)传播学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播功能的研究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属性及文化教学的研究
(三)汉语国际教育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的研究
(四)传播学对于“中国故事的研究”
四 研究理论基础与方法
(一)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理论
(二)传播理论
(三)研究方法
五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中国故事”的传播要素特点与汉语国际教育
一 大众传播模式下“中国故事”传播的要素与局限性
(一)传播者选取的局限
(二)传播内容的规范
(三)大众传媒的局限
(四)受众的现状
(五)目前大众传播的反馈与效果
二 传播学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故事”教学的优势
(一)教师作为传播者的无意传播
(二)课堂教学的媒介属性
(三)规范的传播内容与“中国故事”教学
(四)精挑细选的受众——学生
(五)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国故事”传播效果的扩大
三 传播学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故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模式
(二)教材选文与安排
(三)教师课堂处理
(四)教学效果认识
第二章 传播学视角下中国诚信故事的选文安排
一 以语言教学为核心不同课型中的诚信故事选文
(一)综合课
(二)阅读课
二 “中国故事”的代表:诚信故事
(一)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与诚信故事的代表性
(二)诚信故事的广泛性与可接受度
(三)“中国形象”与诚信故事的必要性
三 汉语国际教育教材选文中的诚信故事及其要素
(一)教师的传播者角色与故事的视角
(二)课堂教学的媒介功能与故事话题的设置
(三)故事传播的内容信息与教师的舆论领袖角色
(四)故事与学生的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三章 传播学视角下中国诚信故事的教学处理
一 语言教学中的诚信故事处理
二 教师的“把关人”角色与诚信故事的教学
(一)教师的“把关人”作用
(二)教学中对诚信故事主观认识的把控
三 “有限效果论”: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
(一)联合御敌的受众
(二)两级传播的限制
四 基于劝服理论的教学策略
(一)情感教学的支配作用
(二)明确教学动机
(三)反馈信息与教学处理的调整
第四章 教学案例设计
一 热身Warming up(4min):复习学过的词汇
二 导入新课(13min):通过情景设置引出新句型和词汇
三 学习新课并操练(20min)
(一)生词
(二)复习生词
(三)练习
四 学习并操练相关句法结构(8min)
(一)熟悉“是”字句的表达意义
(二)熟悉与“诚信故事”相关的连谓句表达
(三)句型总结
五 课后作业
六 板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传播学分析汉语国际教育的受众[J]. 叶荣佳.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2)
[2]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的媒体策略分析[J]. 沈正赋. 新闻战线. 2017(07)
[3]央视《快乐汉语》教学节目中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J]. 孙慧莉. 当代电视. 2016(11)
[4]有限效果论的反思与批判[J]. 郭静. 青年记者. 2016(29)
[5]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双重探索[J]. 花萌. 中国图书评论. 2016(08)
[6]基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分析[J]. 黄瑶. 科技展望. 2016(20)
[7]媒体人如何用新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J]. 吴恩东.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0)
[8]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国籍研究生的中华文化课教学[J]. 杨晓霭. 中国大学教学. 2016(04)
[9]把握国际话语权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习近平外宣工作思路理念探析[J]. 文建. 中国记者. 2016(04)
[10]传播学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受众分析[J]. 张晓曼,谢叔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博士论文
[1]汉语国际教育[D]. 刘毓民.华东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中的中国音乐文化课教学设计[D]. 张震.安阳师范学院 2016
[2]传播学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受众分析[D]. 谢叔咏.山东大学 2016
[3]传播学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媒介研究[D]. 崔倩.山东大学 2016
[4]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名文化教学研究[D]. 余凯.云南大学 2016
[5]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方法研究[D]. 薛景媛.苏州大学 2016
[6]对外汉语综合课中文化词语的教学研究[D]. 高航.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5
[7]对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问题[D]. 张天禄.西北师范大学 2015
[8]对外汉语阅读课中文化因素的教学研究[D]. 金正会.渤海大学 2014
[9]从传播学视角看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D]. 冀岚.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0]中级汉语阅读教材调查分析[D]. 郝俊茹.北京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27171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对象及范围
(一)传播学相关理论与汉语教学中的中国“诚信故事”传播
(二)“中国故事”概念下诚信故事的范围与要素
三 前人研究综述
(一)传播学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播功能的研究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属性及文化教学的研究
(三)汉语国际教育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的研究
(四)传播学对于“中国故事的研究”
四 研究理论基础与方法
(一)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理论
(二)传播理论
(三)研究方法
五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中国故事”的传播要素特点与汉语国际教育
一 大众传播模式下“中国故事”传播的要素与局限性
(一)传播者选取的局限
(二)传播内容的规范
(三)大众传媒的局限
(四)受众的现状
(五)目前大众传播的反馈与效果
二 传播学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故事”教学的优势
(一)教师作为传播者的无意传播
(二)课堂教学的媒介属性
(三)规范的传播内容与“中国故事”教学
(四)精挑细选的受众——学生
(五)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国故事”传播效果的扩大
三 传播学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故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模式
(二)教材选文与安排
(三)教师课堂处理
(四)教学效果认识
第二章 传播学视角下中国诚信故事的选文安排
一 以语言教学为核心不同课型中的诚信故事选文
(一)综合课
(二)阅读课
二 “中国故事”的代表:诚信故事
(一)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与诚信故事的代表性
(二)诚信故事的广泛性与可接受度
(三)“中国形象”与诚信故事的必要性
三 汉语国际教育教材选文中的诚信故事及其要素
(一)教师的传播者角色与故事的视角
(二)课堂教学的媒介功能与故事话题的设置
(三)故事传播的内容信息与教师的舆论领袖角色
(四)故事与学生的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三章 传播学视角下中国诚信故事的教学处理
一 语言教学中的诚信故事处理
二 教师的“把关人”角色与诚信故事的教学
(一)教师的“把关人”作用
(二)教学中对诚信故事主观认识的把控
三 “有限效果论”: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
(一)联合御敌的受众
(二)两级传播的限制
四 基于劝服理论的教学策略
(一)情感教学的支配作用
(二)明确教学动机
(三)反馈信息与教学处理的调整
第四章 教学案例设计
一 热身Warming up(4min):复习学过的词汇
二 导入新课(13min):通过情景设置引出新句型和词汇
三 学习新课并操练(20min)
(一)生词
(二)复习生词
(三)练习
四 学习并操练相关句法结构(8min)
(一)熟悉“是”字句的表达意义
(二)熟悉与“诚信故事”相关的连谓句表达
(三)句型总结
五 课后作业
六 板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传播学分析汉语国际教育的受众[J]. 叶荣佳.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2)
[2]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的媒体策略分析[J]. 沈正赋. 新闻战线. 2017(07)
[3]央视《快乐汉语》教学节目中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J]. 孙慧莉. 当代电视. 2016(11)
[4]有限效果论的反思与批判[J]. 郭静. 青年记者. 2016(29)
[5]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双重探索[J]. 花萌. 中国图书评论. 2016(08)
[6]基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分析[J]. 黄瑶. 科技展望. 2016(20)
[7]媒体人如何用新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J]. 吴恩东.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0)
[8]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国籍研究生的中华文化课教学[J]. 杨晓霭. 中国大学教学. 2016(04)
[9]把握国际话语权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习近平外宣工作思路理念探析[J]. 文建. 中国记者. 2016(04)
[10]传播学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受众分析[J]. 张晓曼,谢叔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博士论文
[1]汉语国际教育[D]. 刘毓民.华东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中的中国音乐文化课教学设计[D]. 张震.安阳师范学院 2016
[2]传播学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受众分析[D]. 谢叔咏.山东大学 2016
[3]传播学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媒介研究[D]. 崔倩.山东大学 2016
[4]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名文化教学研究[D]. 余凯.云南大学 2016
[5]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方法研究[D]. 薛景媛.苏州大学 2016
[6]对外汉语综合课中文化词语的教学研究[D]. 高航.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5
[7]对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问题[D]. 张天禄.西北师范大学 2015
[8]对外汉语阅读课中文化因素的教学研究[D]. 金正会.渤海大学 2014
[9]从传播学视角看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D]. 冀岚.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0]中级汉语阅读教材调查分析[D]. 郝俊茹.北京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27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62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