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字的汉日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2 11:42
本文运用汉日对比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空”字做了分析,目的在于通过语言本体的分析来解决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通过整理参考文献得知目前“空”字的研究现状,以此为基础,确定本文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根据各大工具书分别整理了汉日两种语言中“空”字的所有义项,进行分类总结,并归纳出了“空”字的发展演变脉络,指出“空”字的义项在两种语言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第三章主要对汉日语言中“空”字的语法特征做了对比分析,以利于指导汉日语言“空”字的学习与教学。第四章从哲学思想和文学作品等方面,对汉日语“空”字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梳理与比较分析,并关注文化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第五章通过语料分析、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整理了日本留学生在学习、使用“空”字的过程中会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偏误类型,并对造成偏误的原因做了分析。第六章根据偏误类型及原因从教师和学生两大角度提出了教学方法及建议。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理论来源
第2章 “空”字的语义特征
2.1 汉语“空”字的义项
2.2 日语“空”字的义项
2.3 “空”字在汉日语义上的异同点
第3章 汉日“空”字的语法对比分析
3.1 “空”字的汉语语法分析
3.2 “空”字的日语语法分析
3.3 “空”字在汉日语法上的异同点
第4章 “空”字的文化特征
4.1 汉语中“空”字的文化内涵
4.2 日语中“空”字的文化内涵
4.3 汉日“空”文化内涵的异同
第5章 偏误类型及成因分析
5.1 问卷调查设计
5.2 偏误类型
5.3 偏误原因分析
第6章 教学策略
6.1 教师教学
6.2 学生学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语》“屡空”新考[J]. 庞光华,李凤娥,吴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04)
[2]“空”的比较文学[J]. 范劲.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6(02)
[3]《论语》“固穷”“屡空”索解[J]. 张诒三. 孔子研究. 2016(06)
[4]试说“赤”之“空尽无物”义[J]. 李娟.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10)
[5]「空く」的词义用法辨析[J]. 韩勇. 中国培训. 2016(10)
[6]论中国文化中的“空、虚、无”[J]. 舍克拉·雅罗斯拉娃. 乌克兰研究. 2016(00)
[7]长沙东牌楼汉简《侈与督邮书》“空”字补释[J]. 陶曲勇. 古汉语研究. 2016(02)
[8]先秦两汉空间观与权力的空间化——从“空”、“宇”、“天”的语义演变到“天下”观念的构建[J]. 陈晓屏.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9]从共时平面分析副词“空”[J]. 唐时雨.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01)
[10]比较语义学初探——中英文“空”义语源流变刍议[J]. 孟德宏. 人文丛刊. 2012(00)
硕士论文
[1]汉语“做”与日语“する”的对比与偏误分析[D]. 李雪.湖南师范大学 2018
[2]原研哉“空”的设计美学思想及其哲学背景研究[D]. 连晓萌.杭州师范大学 2018
[3]“超文本语言审美”与禅宗美学视域中的唐诗译本比较[D]. 舒文譞.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
[4]中日艺术设计中“空无”思想的比较研究[D]. 黄金.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5
[5]预设否定副词“空”和“虚”的比较研究[D]. 蔡凯燕.上海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68456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理论来源
第2章 “空”字的语义特征
2.1 汉语“空”字的义项
2.2 日语“空”字的义项
2.3 “空”字在汉日语义上的异同点
第3章 汉日“空”字的语法对比分析
3.1 “空”字的汉语语法分析
3.2 “空”字的日语语法分析
3.3 “空”字在汉日语法上的异同点
第4章 “空”字的文化特征
4.1 汉语中“空”字的文化内涵
4.2 日语中“空”字的文化内涵
4.3 汉日“空”文化内涵的异同
第5章 偏误类型及成因分析
5.1 问卷调查设计
5.2 偏误类型
5.3 偏误原因分析
第6章 教学策略
6.1 教师教学
6.2 学生学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语》“屡空”新考[J]. 庞光华,李凤娥,吴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04)
[2]“空”的比较文学[J]. 范劲.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6(02)
[3]《论语》“固穷”“屡空”索解[J]. 张诒三. 孔子研究. 2016(06)
[4]试说“赤”之“空尽无物”义[J]. 李娟.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10)
[5]「空く」的词义用法辨析[J]. 韩勇. 中国培训. 2016(10)
[6]论中国文化中的“空、虚、无”[J]. 舍克拉·雅罗斯拉娃. 乌克兰研究. 2016(00)
[7]长沙东牌楼汉简《侈与督邮书》“空”字补释[J]. 陶曲勇. 古汉语研究. 2016(02)
[8]先秦两汉空间观与权力的空间化——从“空”、“宇”、“天”的语义演变到“天下”观念的构建[J]. 陈晓屏.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9]从共时平面分析副词“空”[J]. 唐时雨.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01)
[10]比较语义学初探——中英文“空”义语源流变刍议[J]. 孟德宏. 人文丛刊. 2012(00)
硕士论文
[1]汉语“做”与日语“する”的对比与偏误分析[D]. 李雪.湖南师范大学 2018
[2]原研哉“空”的设计美学思想及其哲学背景研究[D]. 连晓萌.杭州师范大学 2018
[3]“超文本语言审美”与禅宗美学视域中的唐诗译本比较[D]. 舒文譞.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
[4]中日艺术设计中“空无”思想的比较研究[D]. 黄金.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5
[5]预设否定副词“空”和“虚”的比较研究[D]. 蔡凯燕.上海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68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668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