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中的多方位语言输入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中的多方位语言输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语言输入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做了深入研究,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五个假说,其中“输入假说”是核心。近几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事业蓬勃发展,对汉语教学的课堂实践的研究也日益深化。本文讨论了在来华的留学生课堂上,在词汇、汉字和文化方面,如何提供给学生可理解的输入,给学生大量的语言刺激。语义场理论主张将词汇按照词义关系归纳到一个系统中,把所学的词汇建立起一个网络。新词不断融入这个网络中,不断强化,最后成为自己的语言。本文论述了如何建立汉语的词汇网络及其意义。汉字构形学理论研究了汉字的构造理据,主张根据汉字构字的科学性进行教学,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趣味性。本文提出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文化记忆学探讨了集体对于某一文化的认同感。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引领学生去感受和体验中国的文化记忆而不只是单纯停留在介绍现象的表面。本文指出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学生需要了解中华民族关于集体起源的神话以及与现在有绝对距离的历史事件。课题主要选用文献资料法、分类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法,对当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语言输入意义、方法和具体形式进行梳理,并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的词汇、汉字、文化教学为基础,全面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问题。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原因、目的、思路、意义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介绍了可理解输入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语义场理论、汉字构形学理论和文化记忆学理论。第三部分讲述可理解输入的前端分析,包括对教学目的与教学策略、教学需求与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分析。第四部分是全文主体,主要以课堂内容分类,讲述课堂教学中的如何进行可理解的输入,以语义场理论指导词汇教学,以汉字构形学理论指导汉汉字教学,以文化记忆学指导文化教学,并具体阐述了这些理论与课堂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第五部分简要说明了可理解输入的课堂呈现方式,比如板书和PPT。第六部分提出了输入假说的自身局限。第七部分是总结。
【关键词】:可理解输入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 词汇教学 汉字教学 文化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5
- 1.1 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8-10
- 1.1.1 研究目的8
- 1.1.2 研究内容8-9
- 1.1.3 研究方法9-10
- 1.2 研究综述10-15
- 1.2.1 克拉申可理解输入的研究综述10-12
- 1.2.2 可理解输入方式的研究综述12-15
- 第二章 可理解输入的相关理论基础15-21
- 2.1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15-17
- 2.1.1 输入假说的定义15
- 2.1.2 输入假说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15-17
- 2.2 可理解输入的呈现方式17-21
- 2.2.1 词汇的输入方式——语义场17-18
- 2.2.2 汉字的输入方式——汉字构形学18-19
- 2.2.3 文化的输入方式——文化记忆学19-21
- 第三章 可理解输入的前端分析21-25
- 3.1 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分析21-25
- 3.1.1 教学目标的分析21
- 3.1.2 教学策略分析21-22
- 3.1.3 教学需求和教学内容分析22-23
- 3.1.4 学习者分析23-25
- 第四章 课堂教学中的可理解输入25-38
- 4.1 词汇的可理解输入方式——语义场教学25-30
- 4.1.1 建立上下义义场(宏观,不同语义场之间的关系)25-26
- 4.1.2 建立类属义场(微观,处于同一语义场中的各词间的关系)26
- 4.1.3 建立顺序义场26-27
- 4.1.4 建立关系义场27
- 4.1.5 建立同义义场27-28
- 4.1.6 建立反义义场28-29
- 4.1.7 词汇课教案29-30
- 4.2 汉字的可理解输入方式——汉字构形学教学30-34
- 4.2.1 确定外国学生在汉字学习初期需要掌握的字31
- 4.2.2 依据汉字的构字理据科学地讲解汉字31-32
- 4.2.3 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32
- 4.2.4 汉字课教案32-34
- 4.3 文化的可理解输入方式——文化记忆学教学34-37
- 4.3.1 在文化教学中应用文化记忆学34-36
- 4.3.2 中秋节教案36-37
- 4.4 可理解输入的表现形式——板书37-38
- 第五章 输入假说的自身局限38-40
- 5.1 i+1 公式具有不确定性38
- 5.2 过分强调了语言输入和语言环境的作用38
- 5.3 忽视了“说”的教学38-40
- 第六章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2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成立[J];中国语文;2000年03期
3 王新文;对外汉语新闻听读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4期
4 鲁健骥;“对外汉语”之说不科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4期
5 谭春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6 王永德;试论新形势下我省对外汉语人才的需求[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第一届对外汉语与修辞研讨会纪要[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潘文国;;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9 ;《对外汉语研究》创刊启事[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3期
10 胡丹;谈对外汉语学习中的错误及如何纠正[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铭;;“十五”期间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柏亚东;;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用词情况调查及分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秀婷;;对外汉语教学管理过程刍议[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4 郝晓梅;;试论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5 朱明媚;;浅谈对外汉语兼职教师队伍的问题与对策[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6 付玉凤;;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中的文化教学初探[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汪欣欣;;“变易理论”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曾小红;;有关对外汉语英汉翻译教材的思考[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谢晓燕;;基于语言稳态理论的对外汉语报刊教材词表更新[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东明;;试论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中外合作编写对外汉语新教材[N];光明日报;2008年
2 胡南;对外汉语推广要有市场化意识[N];光明日报;2009年
3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一 张亿;放慢开设热门专业的脚步[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记者 刘宝森 高洁;就业出口变窄,困扰对外汉语毕业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6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王笑菁;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三原则”[N];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卢新宁;北大将大力培养对外汉语人才[N];人民日报;2002年
8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王壮;站在对外汉语出版的最前沿[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伊者;让汉语走向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商报记者 王东;“对外汉语”2006新趋向[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翁晓玲;基于元语言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张晓苏;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婷婷;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职业认同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刘际东;对外汉语课堂非预设事件及应对策略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3 京田典子;一体化对外汉语督导式自学活页教材开发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吴英博;成都高校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米雪;昆明对外汉语私立学校教学调查[D];云南大学;2012年
6 陶昕;中高级对外汉语影视教材中影视作品选编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7 熊阳浩;对外汉语课堂冲突探研[D];湖南大学;2013年
8 施灿;“是”字句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中的编排情况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9 王小妹;对外汉语高级综合教材语篇训练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高雪;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新词语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中的多方位语言输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7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