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而”的语法语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31 04:09

  本文关键词: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而”的语法语义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而”在汉字历史上出现较早,至今仍在使用,,其语法、语义功能复杂。目前,古汉语中研究“而”的文章颇多,成果也颇丰,现代汉语中“而”的研究集中在“而”的本体研究中,对“而”的历时研究还不多,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研究“而”的偏误及教学还稍显不足。鉴于这种情况,笔者以上古时期先秦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论语》《孟子》《荀子》《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中古及近代是以晚唐五代《敦煌变文校注》《祖堂集》,宋元时期《朱子语类》《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明清时期《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等中“而”的用例为依据,尝试对“而”进行了历时研究。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中现代作家毕淑敏、余秋雨及王朔的作品集,按“而-1(且)author:毕淑敏”,“而-1(且)author:余秋雨”“而-1(且)author:王朔”“而-1(且)path:2000”的搜索方法找到的“而”的用例为依据,尝试对现代汉语中“而”进行共时研究。在历时与共时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语料对“而”所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讨论了产生偏误的原因,并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总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背景意义、文献综述、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古代汉语中“而”相关的研究。主要介绍了“而”在上古及中古近代语法语义功能上的演变。 第三部分为现代汉语中“而”相关的研究。对现代汉语中带“而”的成语,“而”的语法功能,“而”的语义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第四部分为“而”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留学生学习“而”产生的偏误来自于母语的迁移、目的语的泛化,还来自于教师教学影响、学生个体差异及语言环境影响。针对留学生学习“而”的偏误,本文提出完善教材编写,丰富课后练习,教学上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教学中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又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同时教师要把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部分为结语。这部分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创新点及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语法 语义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一章 引言11-13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2
  • 一、 选题背景11
  • 二、 选题意义11-12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2
  • 一、 字典对“而”的释义12
  • 二、 研究“而”的文章12
  • 第三节 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2-13
  • 一、 语料来源12-13
  • 二、 研究方法13
  • 第二章 古代汉语中“而”的研究13-30
  • 第一节 上古时期的“而”14-24
  • 一、 名词14
  • 二、 代词14-16
  • 三、 连词16-24
  • 第二节 中古与近代的“而”24-30
  • 一、 语法功能24-27
  • 二、 语义功能27-30
  • 第三章 现代汉语中“而”的研究30-41
  • 第一节 由“而”构成的四字成语31-33
  • 一、 基本格式31
  • 二、 语韵研究31-32
  • 三、 逻辑关系32
  • 四、 文化起源32-33
  • 第二节 连词“而”的语法功能33-37
  • 一、 “而”连接两个谓语成分33-37
  • 二、 “而”连接两个分句37
  • 第三节 连词“而”的语义功能37-41
  • 一、 “而”连接的语言单位表并列平行关系38
  • 二、 “而”连接的语言单位表顺行关系38-40
  • 三、 “而”连接的语言单位表逆行关系40
  • 四、 “而”连接的语言单位表递进关系40-41
  • 第四章 “而”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41-58
  • 第一节 “而”的偏误类型41-45
  • 一、 “而”与其它词语的错用41-44
  • 二、 “而”的误加44
  • 三、 “而”的缺失44-45
  • 第二节 留学生使用“而”产生偏误的原因45-49
  • 一、 母语的迁移45-46
  • 二、 目的语的泛化46
  • 三、 教与学的问题46-48
  • 四、 语言环境因素48-49
  • 第三节 关于“而”的教学策略及建议49-58
  • 一、 教材编写建议49-50
  • 二、 培养优秀的教师50-51
  • 三、 优化教学过程51-56
  • 四、 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体验56-58
  • 第五章 结语58-61
  • 第一节 结论58-59
  • 第二节 创新点59
  •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59-61
  • 参考文献61-63
  • 后记63-64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宝勤;先秦连词“而”语法语义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4年01期

2 喻遂生;甲骨文“我”有单数说[J];古汉语研究;1996年02期

3 裘燮君;;先秦文献中连词“而”的历时分布特征(上)——先秦文献连词“而”语法功能的系列研究之二[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赵小刚;;《庄子》中第一、二人称代词的比较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5 李琳;;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连词“而”的考察[J];励耘学刊(语言卷);2011年01期

6 杨蕾;;《成语大词典》中带“而”四字成语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刘亚辉;;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对文言虚词“而”的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倪苏梅;;影响英语学习的个体因素分析[J];考试周刊;2012年96期

9 冯青;;异文词汇变异因素之管窥[J];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唐永宝;林源;;越南留学生学习“倒、而、却”的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莹;近代汉语并列关系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而”的语法语义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408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0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