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习得“反而”的偏误分析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6-18 23:06
本文关键词:留学生习得“反而”的偏误分析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副词既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也是对外汉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副词“反而”的语法意义非常复杂,留学生使用起来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可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引学者的注意,“反而”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关于“反而”的教学漏洞还有很多。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陕西师范大学学生作业中搜集了关于“反而”的真实语料,并以此作为偏误分析的语料来源,对“反而”所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讨论了产生偏误的原因,并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总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原因和意义、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理论依据以及本文的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为与“反而”相关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反而”的起源、在现代汉语中的研究概况以及“反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第三部分为“反而”的偏误类型。笔者运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对搜集来的语料进行了分析总结,将留学生在学习“反而”中所产生的偏误分成了三类。即“反而”与其他词语的错用、“反而”的误加以及“反而”句中必要信息的遗漏。其中在“‘反而’与其他词语的误代”这一部分又分为了“反而”与“却”的错用、“反而”与“而是”的错用、“反而”与“相反”的错用。 第四部分为留学生产生“反而”偏误的原因,笔者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角度讨论留学生产生“反而”偏误的原因。其中内部原因主要来自目的语的负迁移和来自母语的负迁移。外部原因主要来自对外汉语教材方面的影响和课堂上教师讲解方式的影响。 第五部分为关于”反而”的教学策略及建议,笔者从对外汉语教材和教师授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外汉语应加强对“反而”解释的精准性,加强“反而”语法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也要加强课后练习的对应性和实用性。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对“反而”的语法意义进行详尽的讲解,加强词汇的重现,巧妙地设计练习。 第六部分为结论。这部分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价值,本文不仅总结归纳了“反而”的偏误类型,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也弥补了“反而”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空白,利于推动对“反而”的研究。
【关键词】:反而 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9
- 1.2 本文的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9-10
- 1.3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10-12
- 1.3.1 中介语假说10-11
- 1.3.2 偏误分析理论11-12
- 1.4 本研究的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2-15
- 第2章 关于“反而”的研究15-21
- 2.1 “反而”的记载与来源15-16
- 2.2 “反而”在现代汉语中的研究概况16-19
- 2.2.1 关于“反而”词性的争议16-17
- 2.2.2 关于“反而”语义的研究17-18
- 2.2.3 “反而”在反递句式中的研究18-19
- 2.3 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反而”的研究概况19-21
- 第3章 “反而”的偏误类型21-29
- 3.1 “反而”与其他词语的错用21-24
- 3.1.1 “反而”与“而是”的错用21-22
- 3.1.2 “反而”与“却”的错用22-23
- 3.1.3 “反而”与“相反”的错用23-24
- 3.2 “反而”的误加24-25
- 3.3 “反而”句中必要信息的遗漏25-29
- 第4章 留学生使用“反而”产生偏误的原因29-35
- 4.1 来自语言迁移的影响29-31
- 4.1.1 来自母语的迁移29-30
- 4.1.2 来自目的语的迁移30-31
- 4.2 来自教学方面的问题31-35
- 4.2.1 来自对外汉语教材方面的问题31-33
- 4.2.2 课堂上教师讲解方式的影响33-35
- 第5章 关于“反而”的教学策略及建议35-39
- 5.1 对对外汉语教材关于“反而”的编写建议35-37
- 5.1.1 教材编写应加强对词语的解释精准性35-36
- 5.1.2 教材编写应加强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36
- 5.1.3 教材编写应加强课后练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6-37
- 5.2 对教师关于“反而”的讲解的建议37-39
- 5.2.1 对“反而”的具体用法和意义进行详细的讲解37-38
- 5.2.2 加强词汇的重现,巧妙设计练习38-39
- 第6章 结语39-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录43-53
- 致谢53-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翁慰宝;从“反而”、“偏偏”看语意理解对翻译的重要性[J];上海科技翻译;1997年02期
2 王还;;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内部规律的试金石——以“反而”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1期
3 罗海辉;;“反而”与“却”的对比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复句研究回眸与范畴化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6期
5 蒋叶红;;“反而”的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2期
6 王晓慧;;“反而”的意义用法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学刊;2009年19期
7 吴春仙!100083;“反而”句的语义逻辑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丛众;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反而”及其相关句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罗煌辉;“反而”的篇章连接功能及反递句式的历时演变[D];暨南大学;2006年
3 张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还是”偏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留学生习得“反而”的偏误分析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46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