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始终”、“一直”、“一向”、“一贯”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7:28

  本文关键词: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始终”、“一直”、“一向”、“一贯”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始终 一直 一向 一贯 时间副词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始终”、“一直”、“一向”、“一贯”是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中具有相似语义特征、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的四个时间副词。以上四个时间副词在使用的过程中,在某些语言环境中可以相互替换,但在另一些语言环境中,由于它们各自的特殊性,却不可以相互替代。而留学生往往在学习这四个时间副词时,由于未能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而产生较多的偏误。本文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来详细分析以上四个时间副词的异同点,并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以上四个副词的教学策略。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语料来源,总结分析了前人与时贤关于时间副词的界定与研究,同时也总结了前人关于“始终”、“一直”、“一向”、“一贯”的对比研究概况,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第二章为“始终”、“一直”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上的异同点的对比分析,以及“始终”、“一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第三章为“一向”、“一贯”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上的对比分析,以及“一向”、“一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第四章将“始终”、“一直”归为一组,将“一向”、“一贯”归为一组,以“一直”、“一向”为代表,以留学生关于这两组词的偏误为例,重点进行这两组词的偏误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外汉语策略。第五章为总结,归纳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再一次申明观点,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始终 一直 一向 一贯 时间副词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3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关于时间副词的范围11-12
  • 1.3 时间副词“始终”“一直”、“一向”、“一贯”的研究现状12-21
  • 1.3.1 语义对比分析13-15
  • 1.3.2 句法功能对比分析15-20
  • 1.3.3 语用功能对比分析20-21
  • 1.3.4 偏误对比分析21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21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21-22
  • 1.6 本文的语料来源22-23
  • 第2章 “始终”与“一直”的对比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23-30
  • 2.1 “始终”、“一直”的语义及语用对比分析23-26
  • 2.2 “始终”、“一直”句法分析26-29
  • 2.3 关于"始终"、"一直"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29-30
  • 第3章 “一向”与“一贯”的对比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30-34
  • 3.1 “一向”、“一贯”的语义及语用对比31-32
  • 3.2 “一向”、“一贯”的句法对比32-33
  • 3.3 关于“一向”、“一贯”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33-34
  • 第4章 基于HSK典型偏误的“一直”与“一向”的相关对比分析34-41
  • 4.1 二组词静态义与动态义的混淆及相应对比分析34-35
  • 4.2 两组词在时点与时段上的偏误及相应对比分析35-37
  • 4.2.1 与时点成分的共现对比35-36
  • 4.2.2 与泛时或模糊时段成分共现的对比36
  • 4.2.3 与短时时段共现时的偏误及相应对比分析36
  • 4.2.4 与长时时段共现时的偏误及相应对比分析36-37
  • 4.3 两组词在时制方面的混淆及相应对比分析37-38
  • 4.4 与体助词“着”、“了”、“过”共现时的对比分析38-39
  • 4.5 与准体助词“下去”共现时的对比分析39
  • 4.6 与体态副词“在”共现时的对比分析39-40
  • 4.7 语言环境色彩的区别40-41
  • 第5章 总结41-44
  • 参考文献44-51
  • 作者简介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鸿燕,彭聃龄;6~8岁儿童三种时间副词理解能力及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2 唐为群;;“原来”、“从来”、“连连”三组时间副词研究[J];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3 王卯根;;《史记》时间副词的反向夸张用法[J];修辞学习;2009年02期

4 邹海清;;从时间副词的功能看其范围和类别[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5 黄文枫;;“都”量化时间副词现象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3期

6 郭春贵;;时间副词“已经”和“都”的异同[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2期

7 庞铮;郁军;;说“还”[J];考试周刊;2007年28期

8 杨小飞;;文言时间副词摭谈[J];语文学刊;2009年14期

9 黄盛璋;;时间副词(上)[J];语文学习;1953年11期

10 黄盛璋;;时间副词〔下〕[J];语文学习;195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仝宇光;张奇;;汉语语篇阅读中对时间转换事件的表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智渤;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多维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晓琳;三个域与时间副词[D];南开大学;2014年

3 贾改琴;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形式语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_g_g;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静;“时间副词+的+名词”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龚鹏;长沙方言时间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美顺;汉韩表“一直”类时间副词的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4 刘丽;《型世言》时间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黄小燕;汉韩“从来”类时间副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7 何明;外国留学生汉语时间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李小亚;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始终”、“一直”、“一向”、“一贯”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王春明;针对中国学生的韩国语表“突然”义时间副词教育方案[D];延边大学;2016年

10 欧小琼;基于语境理论的对外汉语时间副词教学设计[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28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928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9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