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马来语学生的汉语教材:以砂拉越大学为例
本文关键词:说马来语学生的汉语教材:以砂拉越大学为例
【摘要】: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初级对外汉语课(华语壹)的对象是零起点、以马来语为母语的学生。课程学习目的乃培养学生实际的口头沟通能力,以及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认识中华文化。华语壹课本涵盖了基本的学习单元,即日常问候语、数字、时间、日常活动用语、自我介绍、饮食词汇、基本量词及买东西用语。由于课程纲要以及需要本土化的限制,在编教材时,不论是中国或本地的对外汉语课本皆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对其内容采取生搬硬套的方法。内容本土化的努力,主要是体现在课本里的词汇(包括地方、事物、族群、食物、用语)和文化这两个方面。观察发现,由于贴近现实,生活化及本土化的词汇除了普遍提高学生对学习这些词汇的兴趣,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课程涵盖的语法点是最能凸显教材针对性的一环。论文中亦列举了说马来语的学生易犯的语法错误及其原因,并点出课程在这问题上的对策。结论是教材的编写不可能完美,但必须力求实用;我们注重本土化,但也不可忽略了和国际的对外汉语事业步伐接轨。
【作者单位】: 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语言研究中心;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语言研究学院;
【关键词】: 马来西亚 砂拉越大学 对外汉语 教材
【分类号】:H195.4
【正文快照】: 一、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华语班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是在中国的南边,北部与泰国接壤,南部则与岛国新加坡为邻。马来西亚分为马来半岛(西马)、砂拉越及沙巴(东马)。马来半岛和砂拉越及沙巴,中间隔着了一重南中国海。砂拉越大学(简称砂大)是砂拉越州的其中一所公立高等学府。基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世梅;;改进外语教学方法之我见[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李雪梅;;对编写意大利本土化汉语教材的思考[J];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03期
3 胡春艳;;民族社会学视角:制度规约下的马来西亚族群关系[J];世界民族;2009年05期
4 吴勇毅;;新时期海外华文教育面临的形势及主要变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况新华;熊晓莉;;社会科学术语译名规范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解伟莉;;从称谓语的语用差别透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3 王颖;姜鑫;;当代中国的汉语话语权问题[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陈建伟;;苏州回族居民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张晓红;宋会芳;;浅析汉语称谓词的性别歧视现象[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翁希典;;浅谈语音的“软”与“硬”[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9期
7 高昂之;;歌词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王杰立;;综合娱乐新闻语体风格的变异[J];东南传播;2012年05期
9 王长武;;港台艺人别称的社会文化透视[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8期
10 武莉娜;;“光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指针——《人民日报》“光荣”一词浅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旭;新平彝语腊鲁话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汉卫;华语阅读测试论[D];暨南大学;2008年
5 柳海涛;社会的语言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陈建伟;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春艳;抗争与妥协:马来西亚华社对华族母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9 羊芙葳;谎言的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果娜;中国古代婚嫁称谓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元;中国民众外语态度及使用十省市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胜兰;洛阳商店命名的语言特征分析及其社会属性探微[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宏楠;肇源话平翘舌问题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崔蓬克;“礼”和“礼”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师晓博;高三补习班与普通班学生语言态度比较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希斌;网络新闻标题语言调查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史铭琦;阜新地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妍;《言鲭》民俗语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晓男;沈阳市商业牌匾用语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元芳芳;顺应视角下寒暄语的语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庆铭;菲律宾华校华语教育改革述评[J];八桂侨史;1997年02期
2 张禹东;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及其发展前景[J];八桂侨史;1997年03期
3 朱志平;对新世纪汉语(第二语言)教材的思考——从加拿大中学汉语教材编写所想到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李玉年;;泰国华文学校的世纪沧桑[J];东南文化;2007年01期
5 章石芳;论转型时期的菲律宾华文教育[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李奇瑞,余绍霞;菲律宾华文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梁冬雪;对当前大学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02期
8 蔡振翔;从华文教育到华语教育[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02期
9 颜长城;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过去和现在[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02期
10 唐世明;21世纪东南亚地区发展华文教育和华语教学的认知思维及建议[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艾;;浅议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展旅游汉语专项教学[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吴艳;;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注释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鲁俐;;汉语教材《语言自迩集》中的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刘振平;;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J];语文学刊;2008年19期
5 王跃峰;刘香君;;区域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之我见——以《泰国人学汉语》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廖小琴;;对外汉语教学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7 吴海娟;;读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献疑[J];大家;2010年11期
8 刁晏斌;对外汉语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缪冬梅;;全世界的汉语[J];文化月刊;2001年10期
10 黎天睦;张占一;;国对外汉语教学印象记[J];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萍;对外汉语教学图书出版纵览[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2 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的由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张普;现代远程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6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7 张若莹;更新与提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凌德祥;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实习生 苏瑞霞;“汉语热”凸显对外汉语人才紧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静;对外汉语教学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康海玲;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叶兴建;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华商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庞卫东;新马分离与合并研究:1945-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建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D];兰州大学;2012年
2 张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曹少丽;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郑州大学;2012年
4 赵晓琼;颜色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媒介[D];兰州大学;2012年
5 许珊;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辨析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汪美姣;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张f^文;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材中文化项目评估初探[D];南京大学;2012年
8 王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邹津津;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文化调适的个案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10 张云;中国强交际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7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93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