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英汉词语词形功能对比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07 13:40

  本文关键词:英汉词语词形功能对比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语素 词的形式 词的功能 词的意义


【摘要】:词作为英汉两种语言所共有的语法单位之一,其形式和功能在两种语言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英语中词的确定是从形式上区分,并且在句子中的句法功能与词类一一对应。汉语则不同,词的确定须从意义入手,且一种词类可以履行多种句法成分,功能相比英语较为宽泛。文章从词的定义为出发点以揭示两种语言中复合词、词语和短语的界限以及句法功能的差异,以期对词汇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语素 词的形式 词的功能 词的意义
【分类号】:H314;H146
【正文快照】: 一般来说,语法层级体系从低到高可以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和语篇。词作为语法体系中的一个单位,在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中所具有的形式和意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迥异之处,而且异大于同。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主要通过形式手段来确定词;而汉语是意合语言,相对来讲,形态变化不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盛周丽,许锬;袖珍电子词典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习得[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余克强;;非同素同构异形词的系统性规范[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娜;不同条件下同音词效应的眼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占勇;;关于汉语“语素”若干问题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3期

2 董桂平;;四音节新词语结构分析——以《新词语大词典》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12期

3 ;对联知识小问答[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11年05期

4 狄化夷;;论语素的分类、辨别及组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5 高璇;;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6 倪宝元;;关于《成语例示》[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7 张大鸣;;AABB式词浅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8 李国南;英汉拟声词句法功能比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9 廉亚健;; 独立结构及其惯用句法功能[J];英语自学;2002年08期

10 曾海清;现代汉语“V+到”结构句法平面简析[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艳华;李斌;;信息处理用名词细分类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琳;陈丛梅;;《汉英奥林匹克词典》的词目确立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徐存良;;析不定代词独立扩展成分的句法功能[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君;;对一类“A+N”短语特点考察[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艳华;陈小荷;李斌;陈钟;;面向自动句法分析的现代汉语“V+V”结构歧义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6 张亚军;;语用功能词及其词类归属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刘鸣洋;由丽萍;;汉语感知词语的语义角色标注规则初探[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尚英;;VV与V一V式动词重叠的特征调查研究[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阳春;;关于“的”字的句法分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邢红兵;;现代汉语常用动词带宾语能力调查[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 子;寒鹭占春巨擘佳作[N];中国商报;2004年

2 窦东友;准确用词四“C”标准[N];文汇报;2004年

3 卢守权;“终身学习”的阐释[N];吉林日报;2003年

4 潘峰;“未来”词典[N];山西日报;2000年

5 东北师范大学 彭爽;现代汉语旁指代词功能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执笔 江荻;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记者 李海秀;我国慈善事业年度善款700亿[N];光明日报;2011年

8 刘慧英;口语语病的两个语法成因[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9 冯湛;中考英语新题型解析与答题技巧[N];北京日报;2004年

10 郑传海;“就业统计”亟待规范[N];工人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武振玉;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D];吉林大学;2006年

4 刘光创;利用汉源语素提高对越汉字教学效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艳华;现代汉语实词语法功能考察及词类体系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晶;现代汉语实词句法功能的不对称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k淑娟;古o"姙三P 心理R諍^概念X4奮_Y系}q及其kw史演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喜悦;基于语料库的名词短语类型及其句法功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杨丽;从《论语》、《孙膑兵法》看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珍华;汉韩思考类动词及其对应关系[D];延边大学;2004年

4 杨皎;《诗经》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5 曾伟娟;秦至汉初指示代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贵;关于日语分裂句中焦点形式的考察[D];湖南大学;2005年

7 马予超;《世说新语》形容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慧仙;朝汉拟声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9 李英美;《儿女英雄传》动词重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玲玲;中日拟声词拟态词对照[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88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988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9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