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理性分析
本文选题:高校教师 + 社会流动 ; 参考:《江苏高教》2017年08期
【摘要】:高校教师流动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根据耗散结构理论,高校教师流动具有必然性,社会因素、高校组织因素及个体因素促使高校教师流动。当前高校教师流动不足与流动过频并存的矛盾凸显,地区间人才单向流动加剧的走向明显,高低层次人才流动不均衡的问题严重,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并进的现象突出,人才流失偏高和无序流动的局面日盛。为此,政府、高校和教师应共同努力,以使高校教师流动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 the flow of college teachers is inevitable , social factors ,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nd individual factor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mpel the teachers to flow .
【作者单位】: 海南政法学院公安司法系;
【基金】: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年课题“协同视域下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的学理逻辑与区域实践”(Hnjg2017-82) 海南政法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6年课题“我院教师社会心态测评与优化研究”(Yjjg2016-01)
【分类号】:G6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杰;;中美两国大学教师“近亲繁殖”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2 杨廷茂;李天鹰;;从耗散结构理论看高校教师流动[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3 王明杰;唐慧芳;;高校教师无序流动的理论分析和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年03期
4 李志峰;谢家建;;中国学术职业流动的内外部因素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龚波;周鸿;;大学教师流动的微观机制分析:一种组织社会学的视角[J];教育学报;2007年01期
6 乐国林;;高校师资横向流动类型及其多角度剖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先锋;;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理性分析[J];江苏高教;2017年08期
2 路雨欣;;关于优化高校人才流动管理机制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7年16期
3 张征;;20年来民族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7年05期
4 刘进;哈梦颖;;什么影响了大学教师流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02期
5 贾万刚;刘莹;;学术谱系:走出“近亲繁殖”的悖论[J];滁州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6 项远兮;;利用人本化管理完善高等中医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当代经济;2016年31期
7 卞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6年29期
8 吴鹏;;学缘结构对我国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9 陈越;;国际学术人才市场中我国学术职业竞争力及其提升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11期
10 倪燕;;以培训促进下位交流教师的专业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光才;;高校学术“近亲繁殖”及其效应的分析和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4期
2 朱冠楠;吴磊;;高校青年教师的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4期
3 生云龙;;清华大学教师学历与学缘结构的变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4 张荣;席升阳;;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09期
5 陈苑;阎凤桥;文东茅;;北京市高校教师学缘关系与职业发展轨迹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3期
6 吴洁;刘思峰;施琴芬;;知识转移的耗散结构分析及转移博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6期
7 潘旭明;;复杂性科学研究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6期
8 李志峰;沈红;;基于学术职业专业化的高校教师政策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9 姜文;汪应洛;;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知识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8期
10 郝明君;靳玉乐;;教师文化的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1972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97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