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宪法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宪法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加强大学生的宪法教育,使其深刻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增强其宪法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信仰,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本文对大学生的宪法教育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研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阐述了宪法教育的相关理论及重要性,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调研,对当代大学生宪法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进而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宪法教育的几点对策,包括:树立综合素质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宪法教育方式,开展特色宪法文化活动,拓展宪法教育的途径与平台,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等等。希望本研究能为当代大学生宪法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关键词】:法治 宪法 大学生 宪法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6
- 1.1 研究的背景12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13
- 1.2.1 研究的目的12-13
- 1.2.2 研究的意义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4 研究的主要思路及研究方法14-15
- 1.4.1 研究的主要思路14-15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15
- 1.5 论文的创新点15-16
- 第2章 宪法教育的相关理论及重要性分析16-24
- 2.1 宪法及宪法教育的基本理论16-21
- 2.1.1 宪法涵义与特征16-17
- 2.1.2 宪法的地位及作用17-18
- 2.1.3 宪法教育的涵义与作用18-19
- 2.1.4 大学生宪法教育的内容19-21
- 2.2 大学生宪法教育的重要性分析21-24
- 2.2.1 引领大学生带头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1
- 2.2.2 引导大学生正确行使权利21
- 2.2.3 指导大学生如何以公民的身份生活21-22
- 2.2.4 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
- 2.2.5 塑造大学生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意识22-24
- 第3章 当代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及宪法教育现状调查24-27
- 3.1 问卷综述24
- 3.1.1 问卷对象情况24
- 3.1.2 问卷主要内容24
- 3.2 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及宪法教育现状24-27
- 3.2.1 大学生宪法认识有所提高,但宪法知识匮乏24-25
- 3.2.2 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有所增强,但宪法维权意识欠缺25
- 3.2.3 大学生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但宪法观念淡薄25
- 3.2.4 大学生认同宪法理念,但缺乏宪法信仰25-26
- 3.2.5 宪法教育地位不突出26
- 3.2.6 大学生宪法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26-27
- 第4章 当代大学生宪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7-33
- 4.1 大学生自身问题及原因分析27-28
- 4.1.1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27
- 4.1.2 内心需求动力不足27-28
- 4.2 学校教育问题及原因分析28-29
- 4.2.1 宪法教育体系不完善28
- 4.2.2 宪法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28-29
- 4.2.3 师资队伍的法律专业素质参差不齐29
- 4.3 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29-32
- 4.3.1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德轻法观念的影响29-31
- 4.3.2 国家保证宪法实施的相关制度不完善31
- 4.3.3 社会权力至上观念影响31-32
- 4.4 家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32-33
- 第5章 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宪法教育的主要对策33-40
- 5.1 树立科学的培育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宪法认知水平33-34
- 5.1.1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理念33
- 5.1.2 实施高校宪法教材统一改革33-34
- 5.2 完善规范的校园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宪法意识34-37
- 5.2.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4-35
- 5.2.2 改进教学评估模式35
- 5.2.3 丰富宪法教学内容35
- 5.2.4 改革宪法教学方法35-36
- 5.2.5 建立健全的校园规章制度36-37
- 5.3 构建有效的实践环节,激发大学生学习宪法的主观能动性37-38
- 5.3.1 开展校园特色宪法文化活动37
- 5.3.2 开设固定实践活动场所37-38
- 5.4 推广健康的普法教育方法,丰富大学生宪法教育途径38
- 5.4.1 做好宪法日的宪法知识宣传活动38
- 5.4.2 充分利用广大传媒宣传宪法38
- 5.5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的“三位一体”教育体系38-40
- 结论40-41
- 附录Ⅰ 大学生宪法教育调查问卷41-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田;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宪法的权威[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刘潇潇;强制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国家建构的理想模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李国泽;试论依法行政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铜仁师专学报(综合版);2001年04期
4 魏吉华;论法治国家对法律的要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李五星;依法行政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6 胡建华;论法律文化与法治国家的应对[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佘俊臣;效率、安全与公平的对话——市场经济与法治国家关系之反思[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唐兴霖;走向法治国家——评常桂祥著《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年02期
9 华建平,周刚志;论政治文明与法治国家[J];邵阳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张俊杰;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历史初析[J];求是学刊;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贵明;;论精神文明与依法治国[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2 熊伟;;公共财政、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A];财税法论丛(第5卷)[C];2004年
3 叶尚_g;;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陈永强;;试论实现“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A];“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晓燕;;依法治国与党的执政方式的变革[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1年
6 高玮;;法治与科学社会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7 姜延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几点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8 高军;;依法行政 构建法治政府[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9 刘铁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指针——学习邓小平的法治思想[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10 张淑芳;;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法律建构[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兢;中德持续开展“法治国家对话”[N];人民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吉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宣言[N];法制日报;2012年
3 记者 顾钱江 刘宝森 海明威 蔡敏;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4 记者 郑赫南;“两高”为建设法治国家作出积极贡献[N];检察日报;2013年
5 本社评论员;切实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实践者的历史重任[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
6 记者 霍小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法治国家[N];人民日报;2013年
7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沈春耀;建设法治国家的主要难点[N];检察日报;2013年
8 中央党校政法部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 王惠静;法治思维是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N];检察日报;2013年
9 颜晓峰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本报记者薛倩 采访整理;走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两会”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省委党校教授 徐秀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N];吉林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边宇海;法治: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深刻变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2 胡川宁;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3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张金来;依法执政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王玲;俄罗斯联邦法治化进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黄捷;论程序化法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晓燕;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李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赛喃;当代大学生宪法教育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2 刘广;试论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D];湘潭大学;2005年
3 于博;简论我国法治国家的构建[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泽勇;公民的涵义、地位及其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探析与思考[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0年
6 陶庆婷;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推进法治国家进程[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璐;论公民意识与法治建设[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8 张冲;公民法治素养的现状及培养路径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祝琳;转型时期俄罗斯法治的构建与发展[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李清;试论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想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宪法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