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12:1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电脑和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日益普及,网络沉迷、网络游戏沉迷日益引起社会和研究者的日益关注,尤其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终端打破技术门槛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流行开来,新一代的“玩工”的出现引起社会各界对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的深切忧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新一代智能电子终端的发展,网络游戏在游戏水平和游戏种类方面也取得了不断进步,但是,新技术的发展必将具有双刃剑的特征,由网络游戏导致的大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日渐显现。在此背景下,对造成游戏沉迷的深层原因和社会影响进行研究论证尤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其一,通过对网络游戏及网络游戏发展历程的梳理,对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游戏所具有的多媒体性、互动性、叙事性等特征进行总结,再结合当前各个学科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如社会学、心理学、医学对于网络游戏沉迷的定义,界定出在传播学层面上网络游戏沉迷具体表现,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基础。其二,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现象进行多维分析,本文采用问卷设计的方式收集分析数据,系统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现象的现状,并结合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技术决定论以及传播社会学中相关的理论视角来看待网络游戏沉迷现象。本文着重从导致网络游戏沉迷的个人动机、产生此现象的社会原因、综合危害入手,来看待网络游戏沉迷显现的深层社会影响。其三,针对目前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现象的现状以及背后复杂的原因,本文最后一部分试图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络沉迷现象的系统构建。对大学生自身来说应该培养自己的理性意识,提高媒介素养;在家庭教育中要正视两代人之间的数字鸿沟,避免盲目;政府的监管和行业的自律也必不可缺。
【关键词】:网络游戏 沉迷 大学生 使用与满足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99;G64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1.1 研究的背景9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9-11
  • 1.3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11-12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12-13
  • 第一章 网络游戏沉迷相关概念界定13-21
  • 1.1 网络游戏沉迷的背景13-17
  • 1.1.1 网络游戏的定义13-14
  • 1.1.2 网络游戏的分类14-15
  • 1.1.3 网络游戏的特征15-17
  • 1.2 网络游戏沉迷的源起17-18
  • 1.3 网络游戏沉迷的定义18-21
  • 1.3.1 沉迷与沉浸、成瘾之间的关系18-20
  • 1.3.2 网络游戏沉迷的各学科界定20-21
  • 第二章 网络游戏沉迷现象的表现特征21-24
  • 2.1 依赖性和耐受性特征21-23
  • 2.2 心理斗争和戒断反复性23
  • 2.3 特殊的身体疾病和生理特征23-24
  •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的多维分析24-35
  • 3.1 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现象调查问卷24-27
  • 3.1.1 问卷设计24
  • 3.1.2 调查对象24-25
  • 3.1.3 问卷结果25-27
  • 3.2 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现象的个人动机分析27-30
  • 3.2.1 使用与满足理论27-28
  • 3.2.2 大学生网络游戏动机类型28-29
  • 3.2.3 网络游戏动机对游戏行为的影响29-30
  • 3.3 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现象的社会影响分析30-33
  • 3.3.1 技术垄断30-31
  • 3.3.2 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影响31-33
  • 3.4 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现象的综合危害分析33-35
  • 第四章 解决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问题的系统构建35-40
  • 4.1 理性玩网络游戏提升媒介素养35-37
  • 4.2 优化家庭教育缩小数字鸿沟37-38
  • 4.3 加强社会治理和政府监管38-39
  • 4.3.1 完善网络游戏相关法律法规38
  • 4.3.2 加强监管,建立网络游戏内容审查制度38-39
  • 4.3.3 推行网络游戏分级制度39
  • 4.3.4 建立防沉迷系统的防火墙39
  • 4.4 网络游戏行业加强自律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2
  • 附录42-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增有;;掷目标[J];学校体育;1985年02期

2 金妮;张春玲;;玩游戏者[J];电脑校园;2001年07期

3 金妮;张春玲;;玩游戏者(二)[J];电脑校园;2001年08期

4 ;新游戏快报[J];电脑采购周刊;2001年48期

5 罗应辉;;玩游戏难成职业化[J];科学时代;2002年21期

6 ;FINAL FANTASY X-2[J];科学时代;2003年06期

7 game猴子;当游戏成为一种文化[J];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2004年10期

8 王小林;;试论网络游戏的特征及其对大学生游戏者群体的积极影响[J];才智;2008年21期

9 王在亮;高英彤;;当下网络游戏对公民意识的影响和对策探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10 薛永德;吴纪安;;粽子球游戏介绍[J];体育科研;1987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佳勇;;游戏规则与游戏规则的底线[A];中华护理学会2005年“医院管理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2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黄行福;;作为游戏的教育[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4 赵桐;王亚君;;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思与行[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任建东;重视网络游戏的道德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杨义;网游上瘾属于心理需要[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王俊秀;成人为何也会痴迷网络游戏[N];北京科技报;2005年

4 实习生 严锋林;“杀人游戏”到底有何利弊?[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永刚;网络游戏如何让孩子喜爱又免受伤害[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6 恬恬;要游戏,更要规则[N];国际商报;2006年

7 ;带你和游戏亲密接触[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8 魏衍亮;网络游戏系统与方法专利部署[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夏秋虹;为何要对网络游戏过“筛子”[N];中国财经报;2004年

10 XC;八月游戏前沿热报(一)[N];大众科技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益;游戏:放松的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翔;大学生网游成瘾的预防与救治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潘秀瑛;电子游戏的审美体验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3 罗楷洋;为玩家设计敌人[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颖;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现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5 苗明;网络游戏中文学要素的功能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6 方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付孟琪;网络游戏中文化价值的承载与构建[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8 曾明瑛;中国严肃游戏的娱乐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冷若冰;矛盾中的游戏者[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赵永乐;电脑游戏设定对游戏者攻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2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b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