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借鉴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借鉴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友善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和个人品质,大学生友善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观在主体上的进一步界定。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来看,大学生总体上具有友善意识并能够高度认可友善观的积极作用,但是大学生友善观在其具体行为落实上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儒家“仁爱”思想中“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感、“为仁由己”的道德自觉、“孝悌之道”的行仁之始及“忠恕之道”的行仁之方可以为大学生友善观的培育提供借鉴,对及时解决大学生友善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友善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大学生友善观培育需要借鉴儒家“仁爱”思想,进而重点论述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友善观培育提供借鉴的可能性及其具体的借鉴价值。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儒家“仁爱”思想和大学生友善观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从“仁者爱人”的基本精神和“能近取譬”的行仁之方两个层次重点阐述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对友善观内涵的简要说明,重点论述大学生友善观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分析大学生友善观在具体生活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简要概括大学生友善观的现状,重点分析大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友善行为。第三部分:主要说明儒家“仁爱”思想为大学生友善观提供借鉴的可能性及其具体的借鉴价值。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首先,从“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感、“为仁由己”的道德自觉、“孝悌之道”的行仁之始及“忠恕之道”的行仁之方四个方面说明儒家“仁爱”思想能够为大学生友善观培育提供借鉴。进而着重论述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借鉴价值:一是借鉴“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感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二是借鉴“孝悌之道”引导大学生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三是借鉴“忠恕之道”引导大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四是借鉴“为仁由己”的道德自觉提升大学生社会友善意识。
【关键词】:“仁爱”思想 大学生友善观 借鉴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4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一) 研究目的8
- (二) 研究意义8-9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9-12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2-14
- (一) 研究方法12
- (二) 研究思路12-14
- 第一章 儒家“仁爱”思想与大学生友善观思想14-23
- 一、儒家“仁爱”思想概述14-19
- (一) “仁者爱人”的基本精神14-17
- (二) “能近取譬”的行仁之方17-19
- 二、大学生友善观概述19-23
- (一) 友善观的内涵19-21
- (二) 大学生友善观21-23
- 第二章 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23-30
- 一、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现状23-24
- 二、大学生友善观培育存在的问题24-30
- (一) 家庭生活中不友善行为24-26
- (二) 校园生活中不友善行为26-28
- (三) 社会生活中不友善行为28-30
- 第三章 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借鉴意义30-45
- 一、儒家“仁爱”思想为大学生友善观培育提供借鉴的可能性30-34
- (一) “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感30-31
- (二) “孝悌之道”的行仁之始31-32
- (三) “忠恕之道”的行仁之方32-33
- (四) “为仁由己”的道德自觉33-34
- 二、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四点借鉴34-45
- (一) 借鉴“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感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34-35
- (二) 借鉴“孝悌之道”引导大学生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35-38
- (三) 借鉴“忠恕之道”引导大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38-42
- (四) 借鉴“为仁由己”的道德自觉提升大学生社会友善意识42-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睿颖;;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友善价值观的培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年10期
2 胥刚;张玉梅;;论培养大学生“友善”道德的紧迫感和实现途径——对十八大报告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认识[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3 李慧;;友善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李苑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17期
5 戴木才;;讲仁爱[J];时事报告;2014年04期
6 陈一;;“低头族”你被手机绑架了吗[J];健康博览;2013年11期
7 周治金;顾嘉佳;张文雅;;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助人行为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03期
8 张学亮;;“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与特点分析[J];科技信息;2012年29期
9 刘建中;;近20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进展综述[J];职业时空;2009年10期
10 余治平;;孔子“礼”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书臣;;培育大学生友善品质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4年
2 朱宏才;;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资源[N];青海日报;2014年
3 肖群忠;;讲仁爱[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焦国成;;用友善互助提升社会幸福指数[N];北京日报;2014年
5 罗国杰;;为何要提倡二十字规范[N];北京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兰惠鹏;儒家“仁爱”思想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D];延边大学;2014年
2 马丽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借鉴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