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02:10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和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而目前大学生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不友善行为偶有发生,甚至有校园暴力、犯罪事件。因此,必须要加强大学生友善观的培养,并使之内化于心,自觉转化为友善行为,这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进行相关概念界定和数据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首先诠释了友善观培养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和意义,高校培养大学生友善观的必要性在于: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凝聚和谐发展的社会力量;维持积极健康的社会秩序。认为加强大学生友善观的培养,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加强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建构;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从整体上看,虽然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的整体态势是良好的,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主要是许多高校友善观培养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友善观的培养方式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对友善观培养还不够重视;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最后,就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友善观培养提出了具体建议。学校要加强友善观的研究力度,创新教学理念,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要构建友善教育的长效机制,优化友善观的培养环境;大学生要提升友善理念,普及友善实践活动,将友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友善行为。培养大学生的友善意识,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重视大学生的“知行”教育,在此基础上完善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并予以制度保障,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友善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 友善观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4
- 1.1 研究背景7
- 1.2 研究意义7-8
- 1.3 文献综述8-11
- 1.3.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8-10
- 1.3.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10-11
- 1.4 研究的基本内容11-12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11-12
- 1.4.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2
- 1.4.3 研究的创新点12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12-14
- 1.5.1 研究思路12
- 1.5.2 研究方法12-14
- 第二章 大学生友善观的基本理论14-23
- 2.1 相关概念界定14-15
- 2.1.1 友善14
- 2.1.2 友善观14
- 2.1.3 大学生的友善观14-15
- 2.2 理论基础15-16
- 2.2.1 灌输理论15
- 2.2.2 内化与化外理论15
- 2.2.3 道德教育理论15-16
- 2.2.4 系统理论16
- 2.3 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的必要性16-18
- 2.3.1 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16-17
- 2.3.2 凝聚和谐发展的社会力量17
- 2.3.3 维持积极健康的社会秩序17-18
- 2.4 大学生友善观的培养原则18-19
- 2.4.1 系统性原则18
- 2.4.2 文化熏陶原则18-19
- 2.4.3 榜样引领原则19
- 2.5 培养大学生友善观的意义19-23
- 2.5.1 传承传统美德20
- 2.5.2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20-21
- 2.5.3 构建和谐校园21-22
- 2.5.4 提高道德修养22-23
- 第三章 大学生友善观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23-30
- 3.1 调查问卷说明23
- 3.2 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的现状23-25
- 3.2.1 友善教育认同度较高23-24
- 3.2.2 友善意识内化度较高24-25
- 3.2.3 友善教育重视度较高25
- 3.3 友善观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5-27
- 3.3.1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25-26
- 3.3.2 培养方法流于形式26
- 3.3.3 人际关系比较紧张26-27
- 3.4 培养大学生友善观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7-30
- 3.4.1 教学理念存在偏差27
- 3.4.2 评价机制不够健全27-28
- 3.4.3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28-29
- 3.4.4 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29-30
- 第四章 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30-39
- 4.1 提升友善理念30-31
- 4.1.1 理解友善观的本质30
- 4.1.2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30-31
- 4.1.3 提高感恩意识31
- 4.2 加强培养力度31-33
- 4.2.1 强化主阵地意识32
- 4.2.2 加深理论印象32
- 4.2.3 激发友善认同32-33
- 4.3 创新教学手段33-34
- 4.3.1 改善教学方法33
- 4.3.2 打造网络平台33-34
- 4.3.3 发挥示范作用34
- 4.4 构建长效机制34-36
- 4.4.1 完善评价制度34-35
- 4.4.2 建立激励机制35
- 4.4.3 加强保障机制35-36
- 4.5 优化校园环境36-37
- 4.5.1 加强硬环境建设36
- 4.5.2 巩固软环境建设36-37
- 4.6 普及友善活动37-39
- 4.6.1 创设公益俱乐部37
- 4.6.2 打造线上平台37-38
- 4.6.3 组织调查活动38-39
- 结语39-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4
- 附录1:关于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养情况的调查问卷44-46
- 附录2: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频数及其所占的比例(%)46-47
- 附录3: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7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月;初中生友善观培育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薛静;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3 崔雪;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