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4 20:40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然而,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够强,他们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微媒体因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既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认同为主线,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认同现状、导致认同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增强认同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高校利用微媒体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供一些有益参考。调查数据表明,微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在繁杂的微内容、多元的微思潮以及虚拟的微社交影响下,大学生认同过程中出现认知混乱、情感迷惑以及行为扭曲等问题。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微媒体隐匿性,微媒体内容产生的瞬时性、风格的戏谑化和发布主体的自由性,以及微媒体聚众化等特点,导致认同环境、认同介体、认同主体出现了一系列特殊变化。微媒体在价值观传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走在时代潮流前端的大学生也乐于使用微媒体参与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教育实践活动。因...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微媒体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概述
2.1 微媒体的内涵
2.1.1 微媒体的概念
2.1.2 微媒体的基本类型
2.1.3 微媒体的特征
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涵义
2.2.2 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特征
2.3 微媒体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载体
2.3.1 微媒体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工具
2.3.2 微媒体是多元价值观呈现的平台
2.3.3 微媒体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第三章 微媒体空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3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3.2 微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积极影响
3.2.1 渗入性增多认知认同机会
3.2.2 传播形式新颖增进情感认同效果
3.2.3 交互性拓展行为认同方式
3.3 微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消极影响
3.3.1 繁杂微内容扰乱认知认同
3.3.2 多元微思潮冲击情感认同
3.3.3 虚拟微社交削弱行为认同
第四章 微媒体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原因
4.1 隐匿传播导致认同环境复杂
4.1.1 恶性“标题党”误导价值观理解
4.1.2 身份虚拟混淆价值观判断
4.1.3 不良动机隐蔽动摇价值观选择
4.2 繁杂微内容影响传统价值观认同教育
4.2.1 瞬时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4.2.2 戏谑风格虚无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4.2.3 发布主体的自由性挑战传统教育者的权威
4.3 聚众化传播中认同主体的特殊心理
4.3.1 猎奇心理与价值观认知的模糊化
4.3.2 围观心理与价值观判断的浅表化
4.3.3 享乐心理与价值观选择的非理性
第五章 利用微媒体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
5.1 营造良好的微媒体认同环境
5.1.1 加强对微媒体传播平台的约束和管理
5.1.2 提高政府在微媒体空间的影响力
5.1.3 积极培养意见领袖引领网络舆论
5.2 优化微媒体教育队伍结构
5.2.1 充分发挥高校决策层的作用
5.2.2 凝聚高校教师队伍的力量
5.2.3 强化高校微媒体信息管理队伍
5.3 积极利用微媒体拓宽大学生的认同渠道
5.3.1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的建设
5.3.2 汇聚微媒体中富有教育价值的信息资源
5.3.3 开展契合受教育者个性需求的微互动式教学
5.4 通过课程提升认同主体微媒体素养
5.4.1 媒体道德课规范大学生网络言行
5.4.2 媒体技能课提高大学生信息挖掘能力
5.4.3 媒体信息课增强大学生信息甄别能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B 微媒体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 王光宇. 人民论坛. 2018(08)
[2]语境对政务新媒体表达模式的影响——以政务微信为例[J]. 秦少康,李华. 语言文字应用. 2018(01)
[3]微信作为思政新媒体平台的生成机制与赋权价值[J]. 王维,张越. 高教探索. 2018(02)
[4]大学生微媒体政治参与现状及其规制研究[J]. 曹兴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02)
[5]理想信念教育要用好“微媒体”[J]. 苏寄北. 人民论坛. 2017(29)
[6]微媒体舆情监管困境与应对策略[J]. 易鹏,王永友. 中国行政管理. 2017(10)
[7]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构的阶段性分析[J]. 胡建,刘惠.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8)
[8]微媒体形式的文学性[J]. 马汉广. 学习与探索. 2017(07)
[9]困境与突围:关于微媒体时代文论教学的思考[J]. 江守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10]“90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J]. 徐浙宁. 当代青年研究. 2017(02)
本文编号:3186293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微媒体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概述
2.1 微媒体的内涵
2.1.1 微媒体的概念
2.1.2 微媒体的基本类型
2.1.3 微媒体的特征
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涵义
2.2.2 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特征
2.3 微媒体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载体
2.3.1 微媒体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工具
2.3.2 微媒体是多元价值观呈现的平台
2.3.3 微媒体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第三章 微媒体空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3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3.2 微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积极影响
3.2.1 渗入性增多认知认同机会
3.2.2 传播形式新颖增进情感认同效果
3.2.3 交互性拓展行为认同方式
3.3 微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消极影响
3.3.1 繁杂微内容扰乱认知认同
3.3.2 多元微思潮冲击情感认同
3.3.3 虚拟微社交削弱行为认同
第四章 微媒体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原因
4.1 隐匿传播导致认同环境复杂
4.1.1 恶性“标题党”误导价值观理解
4.1.2 身份虚拟混淆价值观判断
4.1.3 不良动机隐蔽动摇价值观选择
4.2 繁杂微内容影响传统价值观认同教育
4.2.1 瞬时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4.2.2 戏谑风格虚无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4.2.3 发布主体的自由性挑战传统教育者的权威
4.3 聚众化传播中认同主体的特殊心理
4.3.1 猎奇心理与价值观认知的模糊化
4.3.2 围观心理与价值观判断的浅表化
4.3.3 享乐心理与价值观选择的非理性
第五章 利用微媒体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
5.1 营造良好的微媒体认同环境
5.1.1 加强对微媒体传播平台的约束和管理
5.1.2 提高政府在微媒体空间的影响力
5.1.3 积极培养意见领袖引领网络舆论
5.2 优化微媒体教育队伍结构
5.2.1 充分发挥高校决策层的作用
5.2.2 凝聚高校教师队伍的力量
5.2.3 强化高校微媒体信息管理队伍
5.3 积极利用微媒体拓宽大学生的认同渠道
5.3.1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的建设
5.3.2 汇聚微媒体中富有教育价值的信息资源
5.3.3 开展契合受教育者个性需求的微互动式教学
5.4 通过课程提升认同主体微媒体素养
5.4.1 媒体道德课规范大学生网络言行
5.4.2 媒体技能课提高大学生信息挖掘能力
5.4.3 媒体信息课增强大学生信息甄别能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B 微媒体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 王光宇. 人民论坛. 2018(08)
[2]语境对政务新媒体表达模式的影响——以政务微信为例[J]. 秦少康,李华. 语言文字应用. 2018(01)
[3]微信作为思政新媒体平台的生成机制与赋权价值[J]. 王维,张越. 高教探索. 2018(02)
[4]大学生微媒体政治参与现状及其规制研究[J]. 曹兴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02)
[5]理想信念教育要用好“微媒体”[J]. 苏寄北. 人民论坛. 2017(29)
[6]微媒体舆情监管困境与应对策略[J]. 易鹏,王永友. 中国行政管理. 2017(10)
[7]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构的阶段性分析[J]. 胡建,刘惠.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8)
[8]微媒体形式的文学性[J]. 马汉广. 学习与探索. 2017(07)
[9]困境与突围:关于微媒体时代文论教学的思考[J]. 江守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10]“90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J]. 徐浙宁. 当代青年研究. 2017(02)
本文编号:3186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18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