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生活”现象对大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2 08:00
目前,部分大学生选择了“宅生活”,他们长期地将自己封闭在家、宿舍、租住地等室内,拒绝外出和参与集体活动,主要使用互联网与外界交流,借助网络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依靠“宅”逃避来自现实世界的种种压力和挫折,这一现象已引起各界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毋庸置疑,大学生“宅生活”现象对大学生的成长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本文认为,对于正处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提升各种能力素质的重要时期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宅生活”现象的消极影响更为明显和突出。面对日益壮大的大学生“宅生活”群体,本文旨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深入研究大学生“宅生活”现象,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求针对原因探索出应对“宅生活”现象对大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的具体策略,为大学生尽快走出“宅生活”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这一部分详细阐述了该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全面梳理了“宅生活”现象的内涵、“宅生活”群体的特征、大学生“宅生活”现象产生的原因、“宅生活”现象对大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以及应对“宅生活”现象对大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的具体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了笔者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论文的创新之处...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空闲时间0%10%20%30%40%A.偶尔在B.经常
第3章“宅生活”现象对大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及“宅生活”现象的成因分析13“宅”在宿舍长期不运动,生活习惯不太健康,导致身体素质日益下降。个案D:孙某,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一新生,性格比较内向。她对大学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大学生活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这使她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由于难以制定明确的目标,对自己选择的专业缺乏相应的了解,对未来发展的方向没有一定的规划,在身边“宅生活”群体的影响下,她渐渐喜欢上了“宅生活”,由于对“宅生活”的过度喜爱,使得她日渐脱离现实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她的社会化进程。3.1.2调查结果的分析(1)“宅生活”现象在高校发展的现状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调研:您空闲时间在宿舍的频率?图3.1空闲时间在宿舍的频率您认为自己是“宅男”或“宅女”吗?图3.2认为自己是否为“宅男”或“宅女”71%24%5%0%10%20%30%40%50%60%70%80%您空闲时间在宿舍的频率A.偶尔在B.经常在C.不离开宿舍31%69%00.10.20.30.40.50.60.70.8A.是B.否您认为自己是“宅男”或“宅女”吗您认为自己是“宅男”或“宅女”吗
认为“宅”是个什么样的词6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大学生“宅现象”探讨及对策[J]. 司宇. 戏剧之家. 2019(25)
[2]大学生宿舍“宅”现象调查——以南京高校为例[J]. 祝欢,张帆,李晴晴. 劳动保障世界. 2019(20)
[3]青年“宅文化”现象解读与反思[J]. 梁敏. 中国报业. 2019(04)
[4]大学生“宅”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J]. 张倩,陈方煜. 科教导刊(下旬). 2019(02)
[5]“宅”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张宣.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7)
[6]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宅”现象成因探究[J]. 魏敏. 赤子(上中旬). 2017(05)
[7]大学生“宅现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 孙礼纯. 教育教学论坛. 2016(34)
[8]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J]. 张锦. 西部皮革. 2016(16)
[9]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与分析——以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本科生为对象[J]. 夏静.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10]场论视角下大学生“宅”现象分析及出“宅”之道[J]. 庄一民.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5(12)
硕士论文
[1]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研究[D]. 王洁.重庆邮电大学 2017
[2]大学生“宅”现象与对策研究[D]. 塔娜.东北师范大学 2016
[3]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宅”现象的研究[D]. 刘思宇.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5
[4]高校大学生“宅生活”现象及其引导教育研究[D]. 于秀影.东北大学 2014
[5]80后群体“宅”现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颜冰清.华中师范大学 2014
[6]大学生“宅”现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 程文.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80后”宅青的“宅”现象探究[D]. 王珺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2
[8]“宅”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社会工作介入[D]. 周福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2
[9]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宅”现象探析[D]. 陆明.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26251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空闲时间0%10%20%30%40%A.偶尔在B.经常
第3章“宅生活”现象对大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及“宅生活”现象的成因分析13“宅”在宿舍长期不运动,生活习惯不太健康,导致身体素质日益下降。个案D:孙某,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一新生,性格比较内向。她对大学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大学生活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这使她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由于难以制定明确的目标,对自己选择的专业缺乏相应的了解,对未来发展的方向没有一定的规划,在身边“宅生活”群体的影响下,她渐渐喜欢上了“宅生活”,由于对“宅生活”的过度喜爱,使得她日渐脱离现实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她的社会化进程。3.1.2调查结果的分析(1)“宅生活”现象在高校发展的现状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调研:您空闲时间在宿舍的频率?图3.1空闲时间在宿舍的频率您认为自己是“宅男”或“宅女”吗?图3.2认为自己是否为“宅男”或“宅女”71%24%5%0%10%20%30%40%50%60%70%80%您空闲时间在宿舍的频率A.偶尔在B.经常在C.不离开宿舍31%69%00.10.20.30.40.50.60.70.8A.是B.否您认为自己是“宅男”或“宅女”吗您认为自己是“宅男”或“宅女”吗
认为“宅”是个什么样的词6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大学生“宅现象”探讨及对策[J]. 司宇. 戏剧之家. 2019(25)
[2]大学生宿舍“宅”现象调查——以南京高校为例[J]. 祝欢,张帆,李晴晴. 劳动保障世界. 2019(20)
[3]青年“宅文化”现象解读与反思[J]. 梁敏. 中国报业. 2019(04)
[4]大学生“宅”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J]. 张倩,陈方煜. 科教导刊(下旬). 2019(02)
[5]“宅”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张宣.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7)
[6]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宅”现象成因探究[J]. 魏敏. 赤子(上中旬). 2017(05)
[7]大学生“宅现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 孙礼纯. 教育教学论坛. 2016(34)
[8]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J]. 张锦. 西部皮革. 2016(16)
[9]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与分析——以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本科生为对象[J]. 夏静.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10]场论视角下大学生“宅”现象分析及出“宅”之道[J]. 庄一民.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5(12)
硕士论文
[1]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研究[D]. 王洁.重庆邮电大学 2017
[2]大学生“宅”现象与对策研究[D]. 塔娜.东北师范大学 2016
[3]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宅”现象的研究[D]. 刘思宇.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5
[4]高校大学生“宅生活”现象及其引导教育研究[D]. 于秀影.东北大学 2014
[5]80后群体“宅”现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颜冰清.华中师范大学 2014
[6]大学生“宅”现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 程文.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80后”宅青的“宅”现象探究[D]. 王珺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2
[8]“宅”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社会工作介入[D]. 周福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2
[9]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宅”现象探析[D]. 陆明.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26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26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