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5 14:46
教育具有公共性,不同层次的教育公共服务会有不同的特点。对于高等教育领域而言,无论是公立高校,还是私立高校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人们也一般认为高等教育是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高校理应从自身职能出发,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内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不仅关乎着一所学校办学实力与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命运。因此,实现对一所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相对客观的评价,无论是从供给结构优化还是公共服务效率提升角度,都有一定意义。纵观目前有关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学者们普遍重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特别是针对应用型大学和高职院校为主体的相关研究。评价研究方面,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已经成熟,但就高校其余两项职能的评价研究以及以社会需求为视角审视高校整体贡献大小的评价相对较少。鉴于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和明细如下问题:1.普通本科高校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哪些指标衡量?2.通过何种评价方法和标准实现评价?3.如何使高校通过能力评价实现能力的增强与提升?本研究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理论和调查分析后,依据高校职能划分社会服务...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框架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达 820 万;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8.10%已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供给层次上,由图 3-1 可知2001 年就业人口中专科学历层次占比 4.10%,本科学历占 1.40%,研究生学历 0.10%2016 年,专科学历占比是 2001 年的 2 倍多,本科学历近 6 倍,研究生学历是之前的倍,“教育红利”逐渐释放,高层次人才增长速度较快,劳动力人口素质结构在不断化。进入新时代以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高校办学对人才培养职能投入更的关注。2018 年 10 月,教育部颁行“新时代高教 40 条”,实施“六卓越一拔尖”2计划,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国家标准的形式规定本科教学,在一定制度约束下也给予高校应的自主权,为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服务,本科教学强调持续改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等一系列政策,从外部规范人培养环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注入强有力的人力资源。
0.4109,0.4604,0.3865,0.3635,0.4089,0.3525,0.4275,0.3578,0.3.3773,0.4833,0.4592,0.4336,0.5391,0.5878,0.3866,0.4187,0.4134,0.72.4001,0.5424,0.5132,0.6149,0.4510,0.3844}灰色综合评价的结果分析过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我们得出了每所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总关联度与各自级、和三级指标的关联系数。通过这些系数值,26 所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的便一目了然。由于灰色关联分析法采用的是相对标准,本研究的结果仅适用于究背景,样本发生变化时结果有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正如前文所述,研究的于排序,希望从本次评价的数据资料收集过程中对于直接社会服务的相关统计价结果反映出的问题等环节,对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起到的影响能够在日后高校规划中得以实现。经过多次的单层次关联度计算得到了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总的如图 6-1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转化途径分析[J]. 刘艳. 高教学刊. 2019(06)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J]. 陆根书,贾小娟,李珍艳,牛梦虎,徐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3]浅谈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基于专利运营、科技服务的角度[J]. 吴国彬,汪雨亭,杨雄. 科技视界. 2018(21)
[4]“双一流”背景下构建高校评价体系的思考[J]. 姜华,苏永建,刘盛博,黄帅. 中国高校科技. 2018(07)
[5]应用型本科高校社会服务合理存在的哲学基础[J]. 张杰. 铜仁学院学报. 2018(04)
[6]“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服务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孙朝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7]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伦理的提升[J]. 徐廷福,刘惠. 教育伦理研究. 2017(00)
[8]评价与发挥高校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能力研究[J]. 龙净林.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12)
[9]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以山东省高校为例[J]. 刘涛,油永华. 当代教育科学. 2016(17)
[10]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王文渊,王玮娉,李贝晶,唐鹏程. 职业教育研究. 2016(07)
硕士论文
[1]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研究[D]. 陈伟阳.中国矿业大学 2017
[2]基于项目管理的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许露.东南大学 2015
[3]高校资产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陈琦.华南理工大学 2014
[4]灵活型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 张娴.山东大学 2014
[5]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曲林.北京交通大学 2012
[6]高等学校科研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 白海宁.华北电力大学 2011
[7]地方高校科技服务能力的评价研究[D]. 霍刚.太原科技大学 2010
[8]我国高校专利战略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 章静.重庆大学 2010
[9]论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 张春爱.山东师范大学 2008
[10]ERP应用绩效评价研究[D]. 霍耀.天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31252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框架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达 820 万;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8.10%已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供给层次上,由图 3-1 可知2001 年就业人口中专科学历层次占比 4.10%,本科学历占 1.40%,研究生学历 0.10%2016 年,专科学历占比是 2001 年的 2 倍多,本科学历近 6 倍,研究生学历是之前的倍,“教育红利”逐渐释放,高层次人才增长速度较快,劳动力人口素质结构在不断化。进入新时代以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高校办学对人才培养职能投入更的关注。2018 年 10 月,教育部颁行“新时代高教 40 条”,实施“六卓越一拔尖”2计划,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国家标准的形式规定本科教学,在一定制度约束下也给予高校应的自主权,为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服务,本科教学强调持续改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等一系列政策,从外部规范人培养环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注入强有力的人力资源。
0.4109,0.4604,0.3865,0.3635,0.4089,0.3525,0.4275,0.3578,0.3.3773,0.4833,0.4592,0.4336,0.5391,0.5878,0.3866,0.4187,0.4134,0.72.4001,0.5424,0.5132,0.6149,0.4510,0.3844}灰色综合评价的结果分析过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我们得出了每所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总关联度与各自级、和三级指标的关联系数。通过这些系数值,26 所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的便一目了然。由于灰色关联分析法采用的是相对标准,本研究的结果仅适用于究背景,样本发生变化时结果有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正如前文所述,研究的于排序,希望从本次评价的数据资料收集过程中对于直接社会服务的相关统计价结果反映出的问题等环节,对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起到的影响能够在日后高校规划中得以实现。经过多次的单层次关联度计算得到了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总的如图 6-1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转化途径分析[J]. 刘艳. 高教学刊. 2019(06)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J]. 陆根书,贾小娟,李珍艳,牛梦虎,徐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3]浅谈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基于专利运营、科技服务的角度[J]. 吴国彬,汪雨亭,杨雄. 科技视界. 2018(21)
[4]“双一流”背景下构建高校评价体系的思考[J]. 姜华,苏永建,刘盛博,黄帅. 中国高校科技. 2018(07)
[5]应用型本科高校社会服务合理存在的哲学基础[J]. 张杰. 铜仁学院学报. 2018(04)
[6]“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服务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孙朝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7]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伦理的提升[J]. 徐廷福,刘惠. 教育伦理研究. 2017(00)
[8]评价与发挥高校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能力研究[J]. 龙净林.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12)
[9]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以山东省高校为例[J]. 刘涛,油永华. 当代教育科学. 2016(17)
[10]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王文渊,王玮娉,李贝晶,唐鹏程. 职业教育研究. 2016(07)
硕士论文
[1]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研究[D]. 陈伟阳.中国矿业大学 2017
[2]基于项目管理的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许露.东南大学 2015
[3]高校资产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陈琦.华南理工大学 2014
[4]灵活型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 张娴.山东大学 2014
[5]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曲林.北京交通大学 2012
[6]高等学校科研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 白海宁.华北电力大学 2011
[7]地方高校科技服务能力的评价研究[D]. 霍刚.太原科技大学 2010
[8]我国高校专利战略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 章静.重庆大学 2010
[9]论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 张春爱.山东师范大学 2008
[10]ERP应用绩效评价研究[D]. 霍耀.天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31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3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