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语专业学生歧义容忍度、写作策略与写作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0 17:29

  本文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歧义容忍度、写作策略与写作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歧义容忍度 写作策略 写作成绩 英语专业


【摘要】:在二语习得中,写作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写作是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体现,更是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一个体现,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学生普遍反映写作是让他感觉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以及交流方式上的差异,对于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来说,就必然会导致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遇到各类模糊不清,充满歧义的现象,学生对待此类现象的态度可以称作为歧义容忍度,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容忍度的学生在写作成绩方面表现不同。同时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也会使用各类不同的策略,学生不同策略的选择也会影响写作成绩。由此看出,歧义容忍度、写作策略、写作成绩间可能会有某种关系。但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相关的论文大都是关于歧义容忍度和写作策略之间的关系,写作策略和写作成绩之间的关系或是歧义容忍度和写作成绩之间的关系,对于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中北大学英语专业2014级二年级的5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基于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的定量分析方法,拟调查英语专业学生歧义容忍度,写作策略和写作成绩之间的关系。具体的研究问题包括(1)英语专业学生的歧义容忍度水平,写作策略水平,写作成绩水平如何?(2)歧义容忍度水平是否和写作成绩相关?具有不同歧义容忍度的学生在写作成绩表现方面有何不同?(3)歧义容忍度水平是否和写作策略相关?具有不同歧义容忍度的学生在策略方面有何不同?(4)写作策略是否和写作水平相关?通过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笔者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歧义容忍度,写作策略,和写作成绩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对歧义容忍度和写作成绩,歧义容忍度和写作策略,写作策略和写作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后笔者对不同歧义容忍度与写作成绩,不同容忍度与写作策略做了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学生的歧义容忍度与写作成绩不具有相关关系,歧义容忍度与元认知策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学生的歧义容忍度水平越高,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越高。补偿策略与写作成绩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学生的补偿策略使用越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就越高。除此之外,中等歧义容忍度的学生他们的写作成绩最高,他们在策略方面倾向使用补偿策略,低歧义容忍度的学生倾向使用社交和情感策略,高歧义容忍度的学生倾向使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航;;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和写作成绩的准因果关系:来自追踪研究的证据[J];外语界;2015年03期

2 刘燕妮;;英语专业学生写作策略与写作能力的关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王林艳;吴tD;;模糊容忍度与英语写作成绩和策略的相关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郭继东;;歧义容忍度的分类及其与外语水平的关系[J];中国外语;2013年03期

5 王莹莹;詹蓓;;歧义容忍度对英语写作策略选择的影响探究以及对写作教学的启发[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韩英;;写作意识、写作策略与写作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一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写作学习的跟踪调查[J];外语教学;2012年06期

7 蒙梅;吴红;;英语专业本科生写作策略与写作成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常海潮;;学习策略在歧义容忍度和英语水平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J];外语界;2012年02期

9 赵江葵;敖练;周艳;;大学英语写作策略教学的实效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年01期

10 刘莉;;高职学生英语歧义容忍度与写作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香婵;高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模糊容忍度和写作策略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芳;二语写作中模糊容忍度与策略使用的关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3 熊伟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邱宏;课堂任务型“写长法”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焦虑和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翔飞;基于歧义容忍度影响的二语写作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6 徐永红;高中段英语写作策略运用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兴芳;中学英语写作策略的研究及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75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1275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4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