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论语》马士曼英译本中副文本与正文本的意义关系探索

发布时间:2017-12-22 17:05

  本文关键词:《论语》马士曼英译本中副文本与正文本的意义关系探索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论语》 副文本 正文本 意义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适用语言学,其元功能思想在翻译研究领域已显示出解释力。以马士曼《论语》英译本的正文内嵌型副文本与正文本的意义关系为个案进行研究,将这类副文本要素分为三种类型:指示类、评论类和汉字备注类内文本。研究表明,指示类内文本以增强正文本中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人际意义为主,评论类内文本是正文本的概念功能尤其是经验功能在精密阶维度上的提升,汉字备注类内文本主要弥补正文本以字系层为主要翻译环境的不足,补充正文本的经验意义,属于翻译在字系层精密阶的升级。总之,译者借助副文本得以将自己从译文正文本后的隐身状态转变为显身状态,增强了与译文读者的隐性语旨。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家’研究"(12BYY018)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典籍英译的正副文本关系研究——以《孟子》为例”(J16WC5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功能语言学视域下《孟子》英译本的正副文本意义关系研究”(201615016) 中国海洋大学2016年度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四六级改革形势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2016JY129)
【分类号】:H31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作为中国文化典籍的代表,《论语》凝聚中国文化精华的关键思想和词汇。任东升和马婷指出,在汉语经典的翻译中,中国英语应占文化主体地位。因此,中外译家为了使译著的中国英语更好地为目的语受众理解,几乎全部出现了副文本现象。[1]马士曼作为《论语》的第一部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何琴;;论「に(は)あたらない」与「に(は)およばない」的异同[J];闽江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严辰松,姜兵,,赵国梅;从语篇的上下文推断生词的含义──记一次教学实验[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3 左里;名词一、四、六格的意义和用法[J];中国俄语教学;1988年04期

4 刘阳;;影响俄语词组主从联系的几种因素及主从联系类型的划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贾维沙;;小议日语“V+V”型复合动词的构词法——以词素关系和意义关系为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8期

6 吴贻翼;复合句的语义[J];外语研究;1994年01期

7 魏丽春;;日语外来语形容词的语用功能考察——以类义形容词的意义关系为中心[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董启明;运用“意义关系”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J];外语教学;1990年04期

9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曼;关于日汉复合动词构成要素间的意义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20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1320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4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