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基于汉英媒体语料库的“经济隐喻”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2 02:33

  本文关键词: 语料库 经济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 认知文化理论 出处:《外语教学》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济隐喻研究在过去的30年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针对汉英经济隐喻的对比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2014年的《经济学人》和《中国经济周刊》可比栏目中的文章为研究语料,以靶域词语"经济"为检索对象,从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文化理论的视角,分析汉英"经济隐喻"的普遍性与变异性。研究发现:1)汉英媒体话语中以"经济"为靶域词语的隐喻表达都超过其索引行总数的50%;2)汉英两种语言都更倾向于使用人、植物、实体和机器隐喻;英语中自然导向的隐喻高于汉语,而汉语中人为导向的隐喻高于英语。人类认知的共同体验建构性,是汉英媒体话语中"经济隐喻"使用趋同的核心原因,而中西方文化模式的不同导致隐喻选择的差异性。
[Abstract]:The study of economic metaphor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past 30 years. However, there are few contrastive studies on Chinese and English economic metapho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rticles in the comparable columns of the 2014 Economist and China Economic Weekly. Taking the target word "economy" as the retrieval ob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cognitive culture theory, By analyzing the universality and variability of "economic metaphor"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t is found that the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of "economic" words in Chinese-English media discourse are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economic" words).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are more inclined to use people and plants. Physical and machine metaphors; natural oriented metaphors in English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hinese, while man-made metaphors in Chinese are higher than in English. The common experience of human cognition is the core reason for the convergence of "economic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media discour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models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of metaphor choices.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英经济隐喻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7YJA740014) 广东省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汉英媒体话语中的经济隐喻研究”(项目编号:2016WTSCX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15;H3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朝袅;;对概念隐喻理论的反思[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2 李少玲;黄清心;;从认知角度研究概念隐喻理论[J];考试周刊;2011年50期

3 张馨月;张宇;;隐喻之利还是辩论之利——从概念隐喻理论角度分析辩词[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9期

4 贾冬梅;;概念隐喻理论与隐喻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1期

5 彭建武;;国外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应用[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8期

6 王晶芝;杨忠;;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李艳;;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理性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姜晖;;概念隐喻理论:质疑与发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马荣;;探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原理[J];大家;2010年23期

10 李少春;;概念隐喻理论问题再思考[J];语文学刊;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连超;;概念隐喻理论与语篇连贯[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汪少华;;从时间隐喻看隐喻的双重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章梦云;;概念隐喻理论对概念合成理论的补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馥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概念隐喻理论存在认知局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菁;概念隐喻理论在手势研究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15年

2 张远航;英汉“雪”隐喻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新葵;隐喻在文章语境中的理解——概念隐喻理论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毅力;以概念隐喻理论理解和比较汉英习语[D];浙江大学;2012年

5 马铭言;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英汉嘴隐喻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竞辉;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习语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7 李东娟;概念隐喻理论下的汉英网络语言对比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8 张红燕;汉语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金波;隐喻语言的神经体验:fMRI研究及其它[D];苏州大学;2006年

10 赵立霞;《围城》中的隐喻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04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1504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8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