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视域下的汉英法委婉语研究
本文选题:委婉语 切入点:概念隐喻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和语言手段已经得到了学者们多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但研究的重点多放在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等角度。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其中一些理论也被用来研究和阐释委婉语。由于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不再仅仅被看作是普通的修辞手段而是人们思维的方式,因此我们有理由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角度来分析和阐释委婉语的认知机制。本文以汉英法三种语言中典型的委婉语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对汉英法委婉语进行认知研究。研究主要发现,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都是汉英法委婉语的认知机制,二者都具有突显积极方面意义和隐藏消极方面意义的功能,都可以为英汉法委婉语的意义建构和理解给出合理的、令人满意的解释。汉英法委婉语的认知基础都是存在于人们概念系统中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联想与邻近性或关联性联想。对典型委婉语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我们绝不能单纯从概念隐喻或概念转喻一个方面全面地阐述委婉语的认知机制,而是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解释和理解。通过分析比较,研究还同时发现由于人类的认知方式具有基于相同客观世界及相同身体体验的共性,汉英法委婉语有着很多相类似的认知理据。当然,汉英法委婉语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则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对认知产生的影响。本文是在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对汉英法委婉语进行的认知机制的研究,该研究有助于人们掌握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之下委婉语的意义建构,并促进人们深入了解汉英法委婉语背后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
[Abstract]:As a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on and linguistic means, euphemism has been observed and studied by scholars from many aspects, but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semantics, pragmatics and sociolinguistics. With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some of these theories have also been used to study and interpret euphemisms. Metaphor and metonymy are no longer seen as mere rhetorical devices, but rather as the way people think. Therefore, it is reasonable to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euphem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conceptual metonymy. Using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conceptual metonymy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cogni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French euphemism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that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conceptual metonymy are the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French euphemisms. Both of them have the functions of highlighting the positive meaning and hiding the negative aspect meaning, both of which can give a reasonable meaning construc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The cognitive basis of euphemism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s the similarity association between source domain and target domain which exists in people's conceptual system. The result of analysis of typical euphemism. It shows that we must not fully explain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euphemism in term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or conceptual metonymy.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two in order to be fully explained and understoo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human cognitive style has the commonness based on the same objective world and the same body experience.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have many similar cognitive motivations. Of course,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also show some differences. This difference comes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way of thinking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n cogni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euphemism in Chinese, English and French on the basi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study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grasp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euphemism under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conceptual metonymy theory and promot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thinking mode and cognitive mechanism behind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36;H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刚;试论英语中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构成与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陈磊;俄汉委婉语的异同[J];俄语学习;2000年04期
3 李冬梅;对委婉语的若干语用学分析[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4 彭娜;委婉语探微[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李克勇;法汉委婉语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张宇平;现代委婉语特点探析[J];山东电大学报;2000年02期
7 蔡颖华;委婉语的表达效果及发展趋势[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张继英;委婉语刍议[J];天中学刊;2000年06期
9 杨文秀;从英汉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朱适,郑玉琪;委婉语的功能及其语言文化因素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芬;;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玉娟;;委婉语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浅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吴艳;;环保委婉语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郝煦;;英语的委婉语[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赵晨光;;英美社会语言交际中的委婉语[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孙飞凤;;试论英语文体委婉语的运用与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玉泉;;日语中委婉语的语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9 李燕芳;;从关联理论看外交委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朱玉富;张晓云;;论Эвфемизм的功能[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媒体人 何保胜;我们正在失去“语言遮羞布”?[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2 王丽亚;翻译亦是学术:读《转喻:从修辞格到虚构》[N];中华读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7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8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周福娟;指称转喻:词汇语义的认知途径[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艳;英日委婉语对比[D];河南大学;2009年
2 郭婷婷;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的解读[D];厦门大学;2009年
3 赵丽;英汉职业委婉语的特点及文化蕴涵[D];西北大学;2010年
4 石霖;俄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英;韩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鹏;古汉语委婉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吴长旗;从“合作”及“礼貌”原则看外交委婉语[D];重庆大学;2004年
8 李昆;论俄汉语言中的委婉语[D];山东大学;2005年
9 朴金凤;俄语委婉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翟录;中韩委婉语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48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1648405.html